生态省建设紧锣密鼓完善价格等调控机制
上周,江苏省物价局召开全省价格工作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会议。会议决定在排污权有偿使用,水电气、成品油定价以及扬尘费等方面,强化价格机制和调控手段,以赏罚分明方式倒逼企业减排,促进全省生态质量提升。显然,江苏的生态省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向深度推进。可以预见,今后包括价格手段在内的各种措施将层出不穷,这无疑会给化工行业带来更多的压力。
2007年的太湖蓝藻事件,敲响了江苏生态环境保护的一记警钟,迫使全省不断探索环境保护新机制、新办法。2009年起,无锡市率先启动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指标有偿使用试点工作。目前,在太湖流域,排污权有偿使用执行效果显著,价格杠杆作用发挥较好。
江苏省环保厅厅长陈蒙蒙表示,江苏省削减排污总量压力不断加大,氮氧化物排放量前几年一直在增加,二氧化硫单位面积排放量是全国的4.5倍。经过几年的治理,目前太湖水质已明显改善,特别是苏南已经进入了环境改善的拐点前期。这当中,惩罚性的价格政策,以及排污权有偿使用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无锡村田有限公司去年底决定扩大生产线,原先的16.3吨COD(化学需氧量)年排放量不够用了,他们不得不按5000元/吨·年的价格额外购买了7.52吨的指标,而此前限额内的批标价格仅为2600元/吨·年。为此,企业感到了价格调控的厉害,因此决定主动采取措施进行减排。
江苏省物价局局长周卫国表示:“污水、废气排污收费太低,一些企业宁可缴纳排污费,也不治污。所以今后要通过价格手段来纠正解决。”他同时透露,太湖流域的排污权有偿使用试点还将扩大,目前考虑下一个试点目标是淮河流域,首先推出的或将是COD排污权有偿使用。
据了解,江苏是仅次于山东的国内化工第二大省,同时又是人口密度全国最大、人均环境容量全国最小、单位国土面积工业污染负荷全国最高的省份,其年能源消耗约占全国的9%,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列全国第9位、第8位。化工行业在长期保持支柱产业地位的同时,本身偏资偏重的行业特征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因而整个化工行业在生态省建设过程中面临的环境压力仍是巨大的。
江苏化工行业协会运行处主任马建平认为:“在促进生态省建设过程中,不断强化价格手段,并不是为了单纯收费而收费,而是为了更好地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倒逼机制,引导企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主动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
装备,从而做到有效减排,共同助力生态省建设。”
而来自江苏省化工企业的声音又如何呢?江苏天音化工有限公司位于太湖上游,环境压力可想而知。该公司分管环保工作的副总经理孙加龙告诉记者,当前化工行业盈利能力普遍下降,谁无视或轻视有偿排污,就意味着谁在慢性自杀。因为被动购买超额排污指标会加重企业财务负担,而随着价格的不断提高,这种负担总有一天或将影响企业正常运行。
“为此,被动不如主动,企业还是早做谋划为好,力图走在政策措施的前头,把自己的节能减排工作做得扎实有效。”孙加龙说,天音公司年耗原煤2万吨,有3台蒸汽锅炉、2台导热油炉,现公司已对这些高耗能、高排放装置进行技术改造。其中采用分层燃煤料斗技术,使燃烧效果大幅提高,节炭率达5%以上,年节煤近1000吨;同时对烟道气和油炉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每天自产蒸汽15吨,实现了环境效益和企业效益双赢。
据了解,江苏的价格政策还将延伸到光污染、电磁辐射等新型污染。周卫国透露,今后5年,江苏以价格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是:完善排污收费制度,填补政策空缺,把光污染、电磁辐射污染等新污染物排放覆盖其中;针对化肥农药污染的情况,下一步将制定相关惩罚性价格政策目标。另外,阶梯气价的改革,阶梯水价的实施,国五汽油、国四柴油价格的制定,目前也正在加快推进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