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氟硅产业一向被认为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却面临着结构性产能过剩的巨大危机。但是,危机的出现并没有削减各地发展氟硅产业的热情,就在各路资金纷纷涌入这片热土后,却发现这里并非遍地黄金,一哄而上的氟硅行业产能已明显过剩。
氟硅产业一向被认为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却面临着结构性产能过剩的巨大危机。但是,危机的出现并没有削减各地发展氟硅产业的热情,就在各路资金纷纷涌入这片热土后,却发现这里并非遍地黄金,一哄而上的氟硅行业产能已明显过剩。
氟硅产业要实现华丽转身,成为真正的化工新材料产业,就必须从大宗基础产品严重过剩的泥潭中全身而退,拿起技术创新的利器,去开拓高端市场。
产能明显过剩
氟硅材料是重要的化工新材料,广泛用于军工、航空航天、石油化工、机械、建筑、电子信息、电力电器、汽车、轻纺、医药、农业、环保、食品和新能源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工业领域和高新技术领域,并成为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的重要新材料。
“十一五”以来,氟化工主要产品产能保持两位数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氢氟酸、氟化铝、聚四氟乙烯、氢氯氟烃(HCFC)、氢氟烃(HFC)类产品产量已居世界首位,氟化工整体规模迅速扩大。截至2012年,氟化工产品总产能己超过500万吨/年,产量超过350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45%~50%,销售额约占30%。
氟化工产品主要分为无机氟化物、氟化烷烃及ODS替代品、含氟聚合物、含氟精细化学品等四大类。21世纪以来,氟化工行业景气度不断攀升,带动行业整体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和中国石化联合会产业发展部调研认为,近年来,氟硅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产能已明显过剩。氟硅行业产能扩张多集中在基础产品和通用产品,并在2010年后集中释放,再加上受国际经济复苏乏力及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市场需求动力不足,总体呈现供大于求,产品价格急剧下跌,企业经济效益下滑。
一是氟化工中以无机氟化物、氟化烷烃及0DS替代品表现较为明显。2012年氢氟酸装置平均开率不到60%,氟化铝在40%左右,产品价格较2011年高点时下跌50%左右,大都处于亏损状态。而氟化烷烃及ODS替代品各产品均显现出不同程度的供大于求,2013年上半年平均价格较2011年高点下跌70%以上,企业经营困难。但投资热度有增无减,氟化铝、新型制冷剂(HFC134a、HFC-32、HFC-125)等按照目前公布的在建和拟建项目规模,到2015年可以满足全球的需求还有富余。而含氟聚合物PTFE、PVDF、FKM(26型)等产品市场相对较好,企业仍有一定赢利空间,但通用产品产能增势强劲,不久也将供大于求,整个行业将面临产能过剩。
二是有机硅甲基单体、硅烷偶联剂市场严重供大于求。有机硅单体新建装置自2010年下半年陆续投产以来,产品价格持续下滑,多家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市场严重供大于求。受市场低迷影响,产能扩增速度有所放缓,但规模仍在不断扩大,据统计,目前在建产能60万吨/年,拟建180万吨/年,预计到2015年国内产能将超300万吨/年,而国内需求在200万吨左右。硅烷偶联剂的产能“十一五”以来以年均30%的速度快速增长,明显高于需求增速,2012年装置平均开工率在55%左右,而目前仍有超过20万吨/年的在建拟建项目,且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将进一步加剧市场供需矛盾。
此外,氟硅产业产品结构不合理。我国氟硅化工产品以中低档为主,中高端产品主要依靠进口,产品结构性矛盾突出,低端过剩,高端短缺。此外,根据国际履约协议,我国将加快淘汰氢氯氟烃(HCFC)以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温室效应(GWP)等国际关注的环保和气候变暖等议题产品,将给占我国氟化工产业较大比例的含氟制冷剂产业带来严重影响和巨大挑战。
调研组认为,氟化工是结构性产能过剩,表现为基础和通用产品过剩,而中高端产品不足。有机硅行业主要是甲基单体和中间体硅烷偶联剂呈现供大于求,预计随着下游硅橡胶、硅油等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这种阶段性产能过剩的矛盾将会得到有效缓解。
萤石资源消耗过快
通过对行业重点企业和主要资源大省的调查,调研组发现,萤石资源消耗过快已影响行业可持续发展。萤石是一种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也是氟化工的重要原料,目前我国可开采的萤石富矿越来越少,预计可开采年限不超过20年。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氟化工产品低价出口,在为国际化工公司加快向高端、高附加值新材料领域发展提供廉价的基础原料的同时,却加快了我国宝贵萤石资源的消耗。
一些地方不顾国内实际,利用有限的萤石资源大搞类似的氟化工产品。据不完全统计,甘肃、陕西、四川、云南、贵州、重庆、辽宁、内蒙古、山东、河北、河南、湖北、湖南、福建、上海、浙江、江苏等17个省市区已经建成或在建、拟建氟化工产业园(基地)超过40个,这些氟化工基地的建设不仅加剧了行业竞争,而且也加速了萤石资源的快速消耗,严重影响了氟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氟硅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也十分薄弱。我国氟硅行业生产在物耗、能耗、副产物资源综合利用、清洁化生产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而且在聚合物改性技术、配合技术、加工技术等先进技术方面也需奋力追赶。氟硅行业是技术导向性的产业,研发不足导致综合竞争力低下,这也是我国氟硅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
导致技术研发不足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研发投入少,目前生产的氟硅产品多以低端、通用产品为主,利润率低,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的研发投入少;研发动力小,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由于技术人员流动带走商业秘密导致产权纠纷时有发生,从而导致企业的研发动力不足,这也是全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无序发展的一个根本原因;研发人才少,尤其领军专家更为缺乏,企业规模偏小,多依赖技术转让,重视市场大于研发,对人才的吸引力小;研发方向单一,与国外大公司相比,下游应用研究少。因此,由于全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基础研究薄弱,应用技术、加工装备落后,使得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缺少技术支撑,全行业缺少核心竞争力。
提高行业门槛
在氟硅产业大宗基础产品严重供大于求的同时,高端产品却是供不应求,需大量进口。要解决好困扰行业的结构性过剩问题,单纯依靠抑制产能过剩是远远不够的。业内专家表示,应通过技术创新,向高端市场进军。
随着传统产业升级、低碳经济发展、航空航天与国防现代化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必将为性能优异的氟硅材料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因此,为推动我国氟硅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和中国石化联合会产业发展部提出建议。
一是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氟化工相关产品已由工信部组织制定了行业准入条件与产业发展政策,建议尽快公布实施,并加强监管。同时,建议尽快制定有机硅甲基单体、高温硅橡胶、室温硅橡胶、硅油、硅烷偶联剂等有机硅产品的准入条件与产业政策,提高行业准入门槛。
二是实行总量控制,优化产业布局。鉴于氟硅行业已产能过剩,建议“十二五”期间实行总量控制,严格限制10万吨/年以下有机硅甲基单体项目建设,原则上不再审批新项目。从资源条件、地方经济发展特点、节能降耗、市场定位、准入条件等方面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氟硅园区。加快氟硅产业与关联产业的融合发展,引导创新要素和资源向优势企业、产业园区集聚,以拓展产业制造和应用多元化,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