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李伟教授表示,由其主持研发的用于聚氯乙烯(PVC)的新型低汞催化剂已经实现工业化批量制备,并在多家国内PVC企业获得工业应用,具备了大规模推广的条件。
李伟教授表示,该新型低汞催化剂与传统高汞催化剂性能接近,成本相当,但汞排放降低一半。该成果已通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鉴定,并认定该低汞催化剂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李伟教授透露,目前该新型低汞催化剂已在五六家PVC企业成功应用。其中在四川宜宾某企业已运行两年,性能十分稳定。保守数据显示,该催化剂在万吨级PVC工业装置上已装填100余吨,生产出合格产品10万余吨。
据悉,该项目同时得到国家“863”计划等多项基金支持,获得了多项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完成各类工业成果转化10余项,创造产值近16亿元。
李伟教授表示,该催化剂对传统工艺有所调整,技术要求相对较高,但根据我国对联合国环境署的承诺,到2015年年底我国汞排放将减少一半。因此,国家要求今年全行业60%的企业要使用低汞催化剂,到明年这个比例将达到100%。低汞催化剂的推广应用势在必行。
李伟教授认为低汞催化剂对环境仍然会造成一定污染,无汞催化技术才是真正的绿色环保技术。面对汞资源匮乏和环境污染的严峻局面,无汞催化剂的研发是彻底解决PVC产业发展瓶颈的唯一出路,关系着整个产业的生存和发展。在此背景下,南开课题组在多年从事绿色化学反应研究及开发无汞催化剂的基础上,与国内重要PVC生产企业合作,重点研究电石法氯乙烯的催化体系和反应体系,通过实验室研究和中试实验的验证,形成一套具有工业化可行性的非汞催化成套技术方案,为根本解决我国电石法氯乙烯行业汞污染,最终实现非汞化提供技术支撑。“但是,无汞催化技术的研发周期比较长。”李伟教授说,目前课题组正在进行技术攻关,进展顺利。
据了解,目前国内PVC的生产主要依靠以煤炭为依托的电石乙炔法,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使用氯化汞催化剂。传统高汞催化剂虽然性能优良,但会对环境造成极其严重污染,同时浪费宝贵的汞资源。
标签:新型PVC低汞催化剂 工业化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