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防汛应急预案》(2012年修订版)以及《北京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具体细则。其中提到,北京市水务局的职责是“组织河道、水库、闸坝、排污泵站等防汛设施和防汛信息化建设、管理和维护,确保工程设施在设计标准内充分发挥作用;负责水文工作管理,做好水文监测和洪水预报工作;组织水毁设施的修复,做好水利工程除险加固工作。检查、监督各部门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从这一预案看,对水务部门的应急要求还比较笼统,并没有细致到每个“点”的水务情况大小。其他部门的应急预案也类同。
本报也了解到,除了总的预案外,各个部门还掌握更细致的内容,但在大事件应急时,重要信息是否能第一时间统合到决策层,还不得而知。
“针对突发事件,我们国家有6000多份应急预案,如果算上企事业单位的预案,则达到几千万份。而多数预案在事情发生时,却无法很好发挥作用。”张黎明坦言。
“跨部门共享差”
至于原因,专家坦言,跨部门的信息共享与业务互动做得比较差。
“在这次北京水涝事件中,也有一些联动,但联动总体尚有待改善,这可能包括两方面原因,一是各部门在应急系统上的信息交流与共享不好,二是在行动上的联动与配合存在不足。”宁家骏告诉本报记者。
张黎明直言,如果气象部门早一点发布橙色预警,并及时通知应急办,告知其他部门做好防汛准备,及时将预警短信发送给公众,损失也许会减少很多。
宁家骏告诉本报记者,一般而言,政府部门应急办的架构是纵向的,从中央、省、市、县(区)逐级往下延伸;具体到某一部门的信息系统,则从部、省、市、县(区),到街道都相通。
“但各个部门将自建信息系统视为己有的现象很普遍,基本上没有做到共享。”宁称。
从《北京市防汛应急预案》(2012年修订版)以及《北京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细则中可以看出,应急是以水务、交通、公安、消防、宣传等为代表的北京市委、市政府以及相关的事业单位的集体大联动。
这对有关部门的联动要求并非不高,但最终结果令人唏嘘,“各个部门缺乏联动的原因还在于,在平常很少针对应急进行演练。”宁家骏表示。
一个值得借鉴的经验来自中国香港。据万国数据副总裁、知名灾难备份专家汪琪介绍,在中国香港,一旦有暴雨、台风征兆,气象部门就开始播报,信息时时更新。各个部门依据气象部门的播报,及时做出反应。
汪琪介绍,一旦挂3号风球(基本相当于天气蓝色预警),市民就知道需带伞上街;挂了8号,家长就知道学校、幼儿园即将关闭,会提前下班接孩子回家;若挂上12号风球,市民就不上街,除了某些政府性的部门之外,企业也关门歇业。
“在香港,这些应急都是自动完成的,不需要发号施令。”曾在华南地区工作多年的汪琪说。
标签:
相关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