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新材料产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当前,市场资金正在热炒新材料概念,但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仍需政策发力,解决产学研用的产业化对接问题。
备受重视 市场热炒新材料
材料工业在工业领域享有“四两拨千斤”的赞誉,它是一个国家制造业崛起的基础。
据工信部数据显示,新材料产业规模已突破1.2万亿元,年均增速接近25%。大飞机专用铝锂合金、核电用钢、丁基橡胶、高性能碳纤维、大尺寸石墨烯薄膜等一批重点品种取得重要突破,填补了国内空白。
“材料的基础支撑作用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的空前重视,'材料先行’开始得到各方认可,才了解真正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一支主力军。”正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国际新材料博览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干勇认为,中国新材料产业正迎来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在资本市场,从事新材料研发的企业成为市场的“宠儿”。从去年开始,一轮又一轮以新材料为题材的股市热潮不断发酵,石墨烯、碳纤维等新材料产品成为资本市场热炒的题材,相关上市公司受到投资者的热捧。
“现在有很多资金都想进入这个领域,企业主动找科研机构对接,风投机构也很乐意投资一些做新材料的小型科研企业。”一位高校科研人员认为,短期内做新材料“不差钱”。
力量分散 原始创新能力差
然而,在业内专家看来,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水平离支撑制造强国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从国内发展情况看,材料工业的科学研究、生产制造比较分散,资金分散,力量也分散,新材料产业发展体系有待健全。
从国际竞争格局看,发达国家已在国际新材料产业中占据领先地位。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体处于跟踪和模仿阶段,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领军型企业。
工信部副部长苏波认为,尽管我国新材料技术在不断突破,但我国新材料产业原始创新能力还比较薄弱,要迎头赶上还需付出巨大努力。一位参加本次博览会的企业负责人也表示,虽然大家对新材料研究生产热情高涨,但是在使用新材料,尤其是国产新材料方面仍待进一步推广。
政策发力 推动产学研用对接
目前,我国新材料的论文数、专利数已居世界第一位,但大多数新材料产品依旧受制于人。
有资料表明,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约25%,真正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与发达国家80%的转化率差距甚远。相比之下,新材料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则更低。
面对当前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困局,苏波明确表示,要开展新材料研发、产业化和应用示范系统攻关,形成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协同创新的发展模式,加快实现由模仿跟踪向原始创新转变。
目前,工信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力争通过十年左右的努力,加快包括新材料产业在内的重点领域发展,推动我国整体迈入世界制造强国行列
据了解,工信部还将加快重大专项论证步伐,研究建立新材料风险补偿机制,完善财税、金融、保险等综合配套政策,形成政策合力,共同推动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