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教育“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意见》(以下简称《教育规划》)指出,生产方式转变引起的产业结构调整,对提升石化行业核心竞争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化工教育的专业设置、课程结构、人才素质、知识结构和技能训练等也都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培养既能为区域经济和现代化工行业服务、又有国际化特色的复合型人才,为新时期的发展提供适时对应的人才储备。
《教育规划》提出的化工教育事业“十二五”总体发展目标是:培养和造就数量足够、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以适应我国从世界石油和化学工业大国向世界石油和化学工业强国转变的战略需求。规划具体目标是:“十二五”期间,每年培养和输送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35万人,总计175万人到石油和化工行业就业,使高校及职业院校毕业生进入企业数量占当年新增员工的比例从69.7%提高到85%;企业职工参加培训每年140万人次以上,实现行业5年全员轮训;化工及相关专业的科技人才和技能人才培养规模达到115万人,增长27%;全行业从业人员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0%,每年培养2万名行业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人才;建成一批国家级大师工作室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由目前的24.8%提高到35%,5年培养技师和高级技师65万人。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十二五”期间,化工教育事业将完成6项主要任务:一是化工高校稳定规模,坚持特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调整与综合性大学交叉重叠而社会需求已饱和的专业,加强化工专业,强化工程教育、安全教育和环保教育;要积极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而又与化工相关联的专门人才,特别是在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生态环境保护、能源资源等重点领域,充分发挥化工高校的自身优势,调整优化专业设置。
二是资源共享,推动高校创新组织模式,培育新学科、新领域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团队,加强高校重点科研创新基地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要继续抓好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研发中心的建设,抓好“985”、“211”工程实施,推进落实“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要努力探索与国际化工本科教育接轨的培养方案,以适应国际市场经济下的人才需求,逐步实现化工本科教育的国际化。
三是加大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培育一批行业名师。要支持和引导有工程经验的人才到高校任教,加大本科教育工程设计的比重;要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建设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要推进高校与地方、企业合作共建优质资源共享平台,构建高校产学研联盟长效机制。
四是职业技术教育要进一步加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机制,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要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研究制定行业实训基地建设标准,不断提高技能培训质量;要动态调整专业教学内容,以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带来的变化。
五是职工教育领域要努力开创新的工作局面。“十二五”期间是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从大向强转变的关键时期,企业职工队伍的素质提升是实现转变的关键因素。要以强化企业文化建设、实行企业岗位准入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企业技术培训、技术练兵和技能竞赛,积极构建学习型企业。
六是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加强化工教育的行业指导,创新行业供需指导、规划指导、标准指导、专业指导和认证指导等工作机制。“十二五”期间,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将把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学研一体化作为化工教育改革的攻坚方向,争取有所突破。
标签: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