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联合发布了《2011中国节能减排发展报告》,《报告》结合全球气候、能源、经济及政治大背景,以我国“十一五”节能减排总结和“十二五”节能减排展望为主线,真实记录了国家整体、各区域、重点耗能行业“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以及环保、新兴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
近日,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联合发布了《2011中国节能减排发展报告》。据悉,这是上述两家机构自2009年以来对我国节能减排整体状况进行观察、描绘、分析的第3次研究成果发布。
根据《中国节能减排发展报告》主编王小康介绍,《报告》旨在帮助各级政府决策者、管理者进行节能减排目标实现进程监测、调控政策实施效果评估以及未来阶段调控目标与政策思路设计;为节能、环保、新能源企业的决策者、管理者提供节能减排市场机会前瞻、政策环境分析;为工业耗能企业的决策者、管理者提供本行业节能减排关键指标的对标进展,并提供工具手段,指出各行业如何通过能效审计和清洁生产审核等进行本行业节能减排,如何通过合同节能减排管理等模式来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描述行业节能减排的路线图。
围绕上述目的,《报告》结合全球气候、能源、经济及政治大背景,以我国“十一五”节能减排总结和“十二五”节能减排展望为主线,真实记录了国家整体、各区域、重点耗能行业“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以及环保、新兴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同时,深入分析国际国内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政策及产业发展趋势,为我国“十二五”期间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提供判断、预测和展望的依据。
《报告》指出,我国在成为世界能源消耗大国的同时,也已成为全球低碳经济增长的引擎。能源需求增长和能源结构变化使得中国成为推动全球能源结构向可持续能源转型的主力军。在全球经济二次探底可能性日益增大的今天,我国经济结构的绿色转型将对世界新经济形态的确立具备样本意义。以“十一五”期间为例,我国基本实现了在五年前制定的节能减排目标,经济增长逐步在摆脱对于能源的过度依赖,2006年至2010年的经济平均增速是11.2%,能源消费平均增速是6.6%。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由最高点2004年的1.6已经降至2010年的0.57。基于上述分析,王小康认为,在过去的五年多时间里,我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与世界经济增长做出了双重贡献。
《报告》指出,上述目标的实现主要得益于一系列的政府强力推动政策,如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开展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千家重点能耗企业节能行动等。“十一五”期间,全国累计淘汰炼铁落后产能约11172万吨,炼钢落后产能约6683万吨,焦炭落后产能约10538万吨,铁合金落后产能约663万吨。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促使能源效率大幅调高:2010年与2005年相比,火电供电煤耗由370克标准煤/千瓦时降到333克标准煤/千瓦时,下降了10.0%;吨钢综合能耗由694千克标准煤降到605千克标准煤,下降了12.8%;水泥综合能耗下降了24.6%;乙烯综合能耗下降了11.6%;合成氨综合能耗下降了14.3%。同时,千家企业节能行动总体实现节能1.5亿吨标准煤。
王小康认为,政府强力政策自上而下推进是“十一五”期间我国节能减排的主导模式,也极有可能是“十二五”期间的主要模式。这既是由环境资源的公共性、环境污染的外部性等导致环境问题“市场失灵”的经济学根源决定的,也是由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所决定的。
标签: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