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全球化工设备网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煤制气:且行且珍惜 技术是王道

作者: 2014年11月13日 来源: 浏览量:
字号:T | T
8月18日,新峰煤制天然气项目在河北省发改委备案,总投资200亿元,建成后年产18亿立方米天然气,90万吨甲醇及15.7万吨油品。8月19日,内蒙古镇东年产6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签署合作备忘录,总投资300亿元。
     8月18日,新峰煤制天然气项目在河北省发改委备案,总投资200亿元,建成后年产18亿立方米天然气,90万吨甲醇及15.7万吨油品。8月19日,内蒙古镇东年产6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签署合作备忘录,总投资300亿元。 
    统计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处于运行、试车、建设和前期工作阶段的煤制气项目有67个,这些项目如果全部投产,预计2020年将形成2800亿立方米煤制气产能。在全国投资煤化工的浪潮中,煤制气产业的发展也是如火如荼。然而日前大唐克旗项目、新疆庆华一期项目因故障停工,媒体称大唐正在剥离煤制气,这令煤制气产业蒙上阴影。 
    推动产业有序发展 
    2013年以来,由于雾霾的凶猛来袭,迫使煤炭清洁化利用加速进程,现代煤化工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以中石化、神华、中煤等为代表的央企煤炭集团和兖矿、河南能化等地方煤炭公司,争先恐后跨入煤制气行业淘金 。至今年7月底,陆续有17个煤制气项目获国家发改委路条 ,主要分布于新疆、内蒙古、山西、甘肃和安徽,总投资粗略估计超过4000亿元。 
    面对煤制气产业大跃进 式的发展,今年7月,国家能源局发出《国家能源局关于规范煤制油、煤制天然气产业科学有序发展的通知》,明确了不能停止发展、不宜过热发展、禁止违背规律无序建设 的方针政策,并且指出煤制气(油)处于产业化示范阶段。可见煤制气产业发展并非迫切 到上规模产业化阶段。 
    分析师表示,煤制天然气项目务必谨慎,要充分考虑未来国内天然气供需形势可能发生的变化。切忌盲目跟随发展热潮,在政策标准不健全、技术不成熟、后续污染处理工艺不完善的情况下,一味扩大规模,上新项目。应尊重现实,科学发展。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新奥能源研究院煤化工首席科学家毕继诚对记者表示,煤制气产业发展的目的在于应用性,必须要考虑经济性,把成本降下来才是在市场中获得优势的根本因素。产业发展问题说到底其实就是技术问题,选择技术成熟、效率高的工艺路线是核心。 
    技术是核心 
    已商业化运行的煤制气项目,大唐克旗项目和庆华伊犁项目,出现严重问题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归根结底是缺乏成功的项目示范工程技术。 
    以伊泰与中科合成油公司合作开发的煤制油项目为例,步伐稳健,运行良好。中科合成油的技术骨干是来自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的专家,一直承担国家煤间接液化制油的科研项目,已有30年的科研技术开发经验,早有实验室、小试、中试的成功范例,科研力量雄厚扎实,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 
    而看起来工艺简单的煤制气却问题重重,很多企业选择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但不少引进是不成功的案例,因此开发因地制宜、因煤 制宜的成熟高效的核心技术是关键。 
    新奥研发的一步法催化气化技术,以煤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使煤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气化反应,产生合成气和甲烷。通过反应过程耦合,大幅提高系统能效和甲烷产率。过程中不产生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无洗焦废水产生,切实实现了减排。将气化工段、变换工段和甲烷化工段三合一,与传统的煤制天然气工艺相比具有成本低、工艺简单的优势,就经济性而言,具有突出优势。新奥已建设了规模为5t/d的煤催化气化装置,实现了106小时连续稳定运行,充分验证了技术可行性。8月2日,已通过省科技成果鉴定,专家一致认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新奥的技术探索对煤制气产业的发展模式具有积极意义。 
    毕继诚表示在未来二十年内煤炭依然是我国的主要能源,而国内天然气缺口巨大,煤制气确实可以缓解市场压力,对我国少气的能源格局是个很好的补充,利润空间也较大,但是必须考虑各方面因素,避免占用资源的盲目发展,引用一些风险高、成本高的技术。气化技术的选择、煤种与炉型的匹配以及降低气化过程中的能耗和排污是几个重要方面。以催化气化技术为例,将原本需要两步进行的反应,分别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置于同一个反应器中进行,热量相互补偿,显着提高了能量利用效率。并且避开了将煤中的有机大分子打碎成小分子再合成的弯道,能耗降低,资源节约,成本下来了,优势才能凸显。 
    对于如何开发煤气化技术,毕继诚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要尊重事实,煤制气技术前期发展较慢,基础薄弱,切忌贪大求快,欲速则不达,应先扎扎实实做好示范工程。 
    其次树立良好的开发理念,集中精尖力量突破技术难关,从长远战略考量,切忌只顾眼前利益,引用一些不成熟的技术,后期成本大幅提高,终将被淘汰,并且这个问题随着发展会日益突出,无法绕过。 
    最后技术开发应杜绝被市场牵着鼻子走,需要发展这个产业时便一哄而上,各自开发技术,造成了大量资金、资源浪费,不如前期下大成本、集中力量投资开发能成功运行的示范技术,最终把路线最优化,成本降下来,顺应市场的长期运行规律,这才是最经济的办法。上项目时有成熟的核心技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才能促进有序发展,才是又快又稳的发展之道。
全球化工设备网(http://www.chemsb.com )友情提醒,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全球化工设备网!违者必究.

标签:

分享到:
免责声明:1、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或者作者自行发布,本网发布文章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给访问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同时本网亦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出适当处理!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