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全球化工设备网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中国首次公布战略石油储备:储油1243万吨

作者: 2014年11月25日 来源: 浏览量:
字号:T | T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今天来自商务部网站的消息说,国家上游储备一期工程建成投用,一期工程包括舟山、镇海、大连和黄岛等4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总储备库容为1640万立方米,储备原油1243万吨。 一期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今天来自商务部网站的消息说,国家上游储备一期工程建成投用,一期工程包括舟山、镇海、大连和黄岛等4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总储备库容为1640万立方米,储备原油1243万吨。

一期工程的建成投用标志着我国正在逐步完善石油消费安全体系,目前我国的石油战略储备工程,进行到二期和三期之间,一期的建成投用,也为下一步二期、加快三期带来实质性的推动作用。

上周末在澳大利亚G20第九次峰会讨论能源议题时,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言宣布,根据20国集团在数据透明度方面的共识,中方将定期发布有关战略石油储备的信息。

国家石油储备一期工程建成投用,储备原油1243万吨的消息也意味着我国首次公布这方面的数据,也引起外面的关注。英国金融时报指出在承诺提高石油储备规模的透明度之后,中国首次提供了一部分战略石油储备的正式评估,被赞为积极步骤。

对于石油战略储备工程建设的意义,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周大地表示,这对保障我国石油消费意义重大。

周大地:石油战略储备是在七十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机,第二次石油危机以后,国际消费国建立了一个应对石油中断的应急手段。如果由于战争或者其他政治原因引起大面积的石油中断,石油战略储备可以保障一段时间石油供应。我国现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输入国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一定必要的战略储备对我们的保障石油安全有很重要的意义。

对于我国首次公布有关战略石油储备的数据,周大地表示这对于提高我国石油市场透明度,乃至提高石油消费透明度都很有意义。

数据的公布是因为石油战略储备,有时候包括所有的进口国,它们互相是有影响的。我们公布这个数据,对于增加世界石油市场的透明性有很好的作用,同时国际能源机构,要求它的成员国都要公布自己的石油战略储备数量,我们虽然不是它的成员国,但是现在也建立了很好的信息联系,所以也是增加中国的石油进口和石油市场透明度,对我们石油进口大国有一定的好处。

近期国际油价已经跌到四年来的最低谷,我们认为在这个时候,在我国的战略石油储备数据与国际上90天的储备目标相距甚远的情况下,开始公布相关的数据。充分体现出我国通过国际合作稳定国际油价的信心,同时也表明我们进一步开放的决心,数据的不公开、不透明,与国际市场公开公平竞争的原则相悖,公开相关数据,提高市场透明度既有利于加强国际合作,也永远承担起了我们应当承担的大国责任。

关于这个话题,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对此解读。

经济之声:石油战略储备工程的建设,对于保障我国石油安全,乃至能源安全意义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韩晓平:首先就是要透明,让世界知道你有多少油,有多少储备。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现在每天的进口量在600到700万桶之间,已经超过美国,是全世界进口量最大的。如果说你有很多外不透明,你也不去储备油,一旦出现石油供应的短缺和中断,有足够的钱到市场去买,结果可以把油价买的非常的高,然后其他那些小国就很难承受,导致人家的经济破产。所以对于大国来说,在油价出现波动,特别剧烈波动,特别是石油供应出现短缺的时候,就要启动你的石油战略储备。一方面平息油价保证其他的国家在经济上能够运行,另一方面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来去解决这样的问题。因为一旦石油供应终端,就是冲突的发生了,我们可以积极解决这些问题,这对中国来说,公布石油战略储备,就是承担起了国际责任。

经济之声:但是有分析指出,中国既不是国际能源署的成员,也没有加入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了所以我们没有公开数据这种强制性的义务,而且虽然我们的这个进口量大,消费量也大,但是在国际能源市场还没有掌握定价权,但是从这几个角度来分析,这个数据的公开,是弊大于利的,会被国际石油价格的操作者的利用起来,兴风作浪,那再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下,我们选择公开相关的数据,是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呢?

韩晓平:石油战略储备跟油价是没有关系的,它并不是为了平抑油价,它主要是为了防止石油寄运,或者是发生了石油以供应的中断。如果对于中国来说,本身储备的石油是为了应对油价,去打击那些投机,那么可能对整个全球金融市场造成很大的冲击。因为很多的投机,很多的对冲,很多金融产品的对冲都跟石油有关系,但是这个一个商业行为。但是如果政府出面用石油进行打击,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混乱。所以对中国来说,我们储备石油也是为了防止石油供应中断也是为了防止石油禁运,目的并不是为了去影响国际市场的资源配置这种正常的运作。

 

全球化工设备网(http://www.chemsb.com )友情提醒,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全球化工设备网!违者必究.

标签:

分享到:
免责声明:1、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或者作者自行发布,本网发布文章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给访问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同时本网亦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出适当处理!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