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海口曾是一座“水清岸绿,湖清景秀”的水城。伴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海口也跟全国很多城市一样,遭受管网堵塞和水污染的困扰。
近日,海南省水务厅、省国土环境资源厅等9部门联合印发《海南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规定对水资源管理年度或期末考核结果不合格的市、县,省政府将直接约谈其政府主要负责人。
翻开《海口市志》,一张清末民初的地图上,可以清楚看见海口城内有许多很大的水塘,方圆约2.6平方公里的海口城中,有占城区面积五分之一的水面。海口市志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即使到了海南建省初期,海口主城区内还有大量的水面,这些水面都是市内的洼地因蓄水而自然形成的,在今日国贸一带,是大面积的水面;在今日明珠广场两侧以及大同路一带也有不小的水面。
然而,伴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原本清澈的市内水系,却因堵塞和污染而饱受困扰,遇大雨就内涝,雨水污水一起涌出,地下水管网“肠梗堵”,以至于后来,成了城市里的一块“顽疾”和“心病”,难以根治祛除。
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考核
为还原碧海蓝天的希冀,日前,海南省水务厅、省国土环境资源厅等9部门联合印发《海南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规定对水资源管理年度或期末考核结果不合格的市、县,省政府将直接约谈其政府主要负责人。
考核评定采用综合评分法,考核结果划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个等级。考核结果将作为对各市、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为强化考核结果使用,对于考核优秀的市、县,将在相关项目上获得优先安排。不合格的市、县,则要在通报考核结果后1个月内提出整改措施。整改期间,暂停这一市、县建设项目新增取水和入河排污口审批,暂停这一地区新增主要水污染物排放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细则》规定,整改不到位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依法依纪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呼唤“海绵城市”
“遇雨则涝”,在全国很多城市时常上演。暴雨,也暴露出这些城市共同的“里子”顽疾——排水设施不完善,排水措施相对单一等。历史欠账亟需“还清”。省水务厅表示,18个市县的城市排涝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上报国家住建部,海南将用10年时间,苦练排水“内功”,解决内涝问题。
“土壤的缝隙像毛细血管一样,雨水可以通过土壤渗进地下,减少地表的流量。路面硬化,虽然方便了出行,却堵住了土壤的‘毛细血管’作用,导致地面径流增加,汇流速度快,低洼地带就容易积水。”海南省水利厅城市水务处调研员王永胜说。
不少专家也表示,大自然的“渗”功能,在被破坏后,人工设计的城市排水系统,常常将其“遗忘”。
“我们要根据中央的要求,打造‘海绵城市’。”海口市政府副秘书长吴优说,规划投入183亿元完善海口市排水(雨水)防涝系统,根据海口市降水、下垫面、排水管渠、水资源利用等因素,综合考虑采取蓄、滞、渗、净、用、排等多种措施组合的城市排水防涝系统方案。
所谓“海绵城市”,是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布局,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让城市像海绵一样,下大雨时吸水,干旱时就把吸收的水再“吐”出来。
业内人士指出,海口市受亚热带海洋季风和区域地形的影响,其降雨呈现年际变化大和年内分布明显不均的特点,汛期雨量可高达年总量的75%-91%。似乎更应该建设“海绵城市”。
“可用中间带孔的陶土砖建设透水性停车场,用实心的水泥型透水砖建设可渗透路面、透水性广场,来实现径流控制,减少城市积涝灾害。”参与海口排水防涝规划的专家表示,而绿化屋顶调节峰值流量效果较显著,还可降低夏季楼顶温度。
根据《海口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新埠岛片区、桂林洋高校新区等规划建设或在建的新城区,建设透水性地面不小于40%,对于城市化程度大的旧城区,建议绿化屋顶率为10%(绿化屋顶面积与总建筑平面面积之比)、透水性地面比率为15%(透水性的广场、停车场、人行道、公园、居住小区等面积和与总地面面积之比)、下凹式绿地率为25%(下凹式绿地与总绿地面积之比)作为控制标准,进行改造建设。近5年,海口市将新建和新增下凹式绿地、人工湿地、可渗透地面、透水性广场、透水性停车场,规划建设总面积776.97万平方米
标签: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