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酯废料回收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利用聚酯废料生产再生聚酯纤维,可降低成本,减少石油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对化纤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再生聚酯由回收的聚酯瓶、长丝废料、废布料等再加工而成,属废料回收再利用,质量、价格参差不齐,主要应用领域为一些对质量要求不高的材料如棉纤维混纺料、填充料等。
与原生聚酯相比,再生聚酯质量较差,以再生化纤为例,相同旦数其手感不如原生的好,而且纤维表面疵点多,粗细不均匀,强力等物理指标稍差。
截至2013年,我国再生化纤产能976万吨,预计2014年增至1060万吨左右。尽管我国再生聚酯产能高速增长,但废弃聚酯回收利用率、技术水平和再生产品档次较低。
国内再生聚酯对进口原料(东南亚)的依存度仍较高,截至2013年,我国进口废PET瓶料达219万吨,进口依存度18.39%。
再生聚酯化纤主要分为再生棉型短纤、再生三维短纤和再生长丝。其中,再生棉型短纤占据半数以上产能。截至2013年,我国再生棉型短纤产能552万吨,再生三维短纤产能300万吨,再生长丝产能124万吨。
美国伊斯曼公司在上世纪80年代研发出甲醇解聚聚酯工艺,并成功量产;美国杜邦公司在上世纪90年代开发出聚酯环保再生技术,但一般在高附加值产品研发。
我国再生聚酯起步较晚,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逐步从国外购买小生产线,主要生产低档无纺布、手套用纱线等;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量生产再生瓶片,以及可以部分替代原生聚酯的棉型短纤;2000年后出现了再生长丝等多样化产品,对原生聚酯产品的替代能力日益增强。
再生聚酯的优缺点:
首先,原生聚酯上游原料PTA和MEG均来自原油,而原油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因此再生聚酯可以大大减轻轻工纺织领域对原油的高度依赖。其次,在诸多应用领域,再生聚酯有着明显的成本优势,比如汽车内饰和工业用土工布方面,原生聚酯因成本高而难以广泛应用,再生聚酯很好填补了这一空缺。
再次,目前先进的再生聚酯工艺可以很好地控制二次污染排放,而且再生聚酯直接越过了PTA和乙二醇生产环节带来的污染,应用价值较高。
不过,目前国内外在再生聚酯利用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再生聚酯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值得赞许,但再生聚酯领域中瓶片的回收、清洗对环境的二次污染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再生化纤行业在回收再生资源、减少白色污染的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如生产过程耗能较高,原料清洗处理需要大量水资源并会生成污水等。
由于我国再生聚酯行业门槛较低,企业工艺水平参差不齐,能源消耗过大、污染控制差等问题日益凸显,从企业准入标准到原材料把关都没有相应的准则可依,因此,整个再生聚酯行业急需完善准入机制和生产环保标准。
再生聚酯行业发展趋势:
首先,建立高效、低成本原料回收体系。相对于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废弃纺织品,特别是聚酯产品方面已建立的成熟有效回收体系,我国在这方面还未起步,特别是在废旧聚酯服装回收上还有很多技术难关需要突破。多回收渠道是开展纺织服装再循环利用的基础,然而我国的回收渠道很有限,而且缺乏专业回收机构。目前,我国也在努力进行尝试,期待通过政策引导、建立和完善相关法规体系、借鉴国外先进发展经验等方式,多途径、多渠道发展循环经济,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一套模式。
其次,聚酯瓶回收利用具有可观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目前,回收的聚酯瓶片已经广泛应用于非织造布和聚酯短纤的生产上,但在长丝上占比还很小。随着再生聚酯纺长丝工艺的改进,再生聚酯纺长丝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再生聚酯、原生聚酯的下游需求比较独立,各自都有成熟的消费领域,替代性不强。从能源、环保角度看,再生聚酯发展空间仍较大,对原生聚酯的替代能力进一步增强,同时随着再生聚酯工艺技术的进步,食品级的再生瓶片数量将大大增加,再生聚酯与原生聚酯的质量差异将进一步缩小。
我国聚酯行业产能过剩是不争的事实,今年以来原生聚酯各品种价格跟随原料价格连创新低,未来一段时间整个产业链仍将维持低迷状态,这对再生聚酯生产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要紧跟新技术,实时改进瓶级聚酯原料回收工艺,加快产品结构升级,同时拓展再生聚酯纤维的应用领域,使其由过去的简单、粗放型非织造领域向服用型高端产品迈进。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