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出台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要推进石油、天然气、电力等领域价格改革,有序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同时,国家也出台一系列措施扶持清洁能源发展。天然气既作为一种高效的清洁能源,又是价改的重点对象,将会迎来怎样的发展机遇呢?
广东,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能源经济竞争充分,对国内能源市场具有较大的影响。为深入了解当前国际国内能源市场以及天然气发展现状,为天然气的发展趋势精准把脉,新年伊始,中国化工报记者联系到石油行业资深专家、广东省石油燃气协会新闻发言人范小平进行了深度专访。范小平从事石油燃气行业数十年,出版过多部石油、化工、天然气专业书籍,对国际国内石油天然气市场有着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黄金时期
中国化工报记者:2014年国际原油价格大幅异常波动,尤其是下半年的大跌引起各界的高度关注。今年会延续这种颓势吗?这对我国能源结构会有什么影响?
范小平:就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各国能源政策以及供需状况看,国际油价的持续走低,消费市场观望心态较强,期货市场对后期持续悲观,诸多评论都持悲观态度看淡后市。但据我观察,国际油价这种下滑趋势将难以持续,产油国的财政预算和国内政治经济发展将促使其采取做多措施,加上2015年宏观经济将不断恢复,促使需求增加,供与需将出现预期中的移转。因此,我预计2015年国际油价将出现较强的反弹,且不排除受资源储备不足可能出现柴油资源偏紧、加油站脱销增加的风险。
从我国的石油生产来看,目前中国东部油田在减产,西部发展比预期慢,海洋油田产量仍较低,因此,保障国家石油安全的战略也将从单纯的“开源”向“开源”与“节流”并重的方向转变。
随着国家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正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和发展,发展天然气工业将成为世界各国改善环境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引进液化天然气(LNG)将对优化中国能源结构,有效解决能源供应安全、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发挥重要作用。下一步,国家将深入推进原油成品油流通体制改革,为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油气管网、LNG接收站、储气设施提供保障,同时将积极考虑和研究给予地下储气库和城市小型应急储罐补助资金,鼓励和引导行业发展。
中国化工报记者:全球将迎来天然气发展的黄金时期,那么中国天然气业务发展前景如何?
范小平:自2004年西气东输管道正式投入商业运营以来,我国的天然气消费市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0~2010年,天然气消费量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长。2013年我国常规天然气产量约117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9.8%,高于2012年7%的增速。天然气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将由目前的4.5%增长到2020年的9.3%,但仍低于目前23.7%的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天然气供给量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最新数据分析,2013年全国天然气需求量1920亿立方米,资源供应量1700亿立方米,全国天然气供应缺口达220亿立方米,经过各方努力挖潜后,仍有100亿立方米左右的缺口。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天然气产量有望与石油产量相当,达2000亿立方米(相当于2亿吨石油),并且在未来20年,我国还可以发现一些大型气田,天然气勘探开发前景可观,车用天然气市场发展正处于发力阶段。
综合来说,天然气在清洁性、经济性、方便性和用途广泛性具有明显优越性。西气东输、川气东送以及引进俄罗斯天然气等世纪工程也显示了天然气这一具有优质、洁净和环保等特点的重要能源,正受到我国政府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十一五”以来我国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客观上为天然气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与政策支持。
中国化工报记者:能否详细阐述下当前天然气供应现状、市场需求及发展前景?
范小平:数据显示,在过去的20年中,世界天然气消费量年均增长为2.4%,为同期石油增速(1.1%)的2倍多。综合国际多家机构预测结果,今后20年天然气年均增长约为2.1%,将超过石油和煤炭,成为全球需求增长最快的化石燃料。到2030年,天然气消费量将增至4.6万亿立方米左右,在一次能源中的消费份额将达26%~27%,与煤炭和石油趋同。未来的供求关系可能决定了全球将迎来天然气发展的黄金时期。
从全球天然气消费分布来看,天然气消费量最大的是欧洲和前苏联地区,2014年北美洲的天然气消费量占全球的28%,,但北美地区消费量大于自身产量,中东地区占9%消费量,也小于其产量。
以目前的生产水平来看,全球已探明的天然气资源还可以再开采250年以上,并且天然气广泛分布在世界许多地区。从能源安全的角度看,天然气非常具有吸引力。
关键词:多头竞争
中国化工报记者:当下,国内天然气经营和销售市场处于怎样的竞争格局?
范小平:随着我国天然气市场逐步发展、完善,天然气分销市场处于逐步放开的阶段,正由目前的管道与管道竞争逐渐向批发市场竞争发展。尤其是2010年,中国石化川气东送工程正式投入商业化运营以及国务院2010年底出台的“新36条”为民间资本进入油气勘探开发、储运和管道输送设施建设开放绿灯,我国天然气市场步入“多头竞争”时代。
我国天然气的分销业务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处于从垄断向竞争过渡的阶段,管道与管道之间竞争更加激烈,并且已开始向批发市场竞争阶段过渡。国家对管输价格实施管控,因此,管道公司利润稳定但有限。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管道运输业务的第三方准入将成为可能,届时,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依托管网构建的分销体系将成为竞争的关键因素。
国内天然气主要经销单位竞争格局如下:
——中石化 中石化的天然气业务起步较晚,资源基本依靠进口,尚未形成多气源等其他网络构建。不过近年来,中石化在天然气加气站建设上有较大突破,尤其在广东地区,发展势头尤为迅猛,在国内首创的油气合建站也取得了良好的成功,也为自身以后发展天然气业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石化正努力建设自己的储气库,山东和广西的LNG接收站正在建设,日后发展潜力巨大,正成为其他巨头最大的竞争对手。
——中石油 中石油的昆仑能源公司有2座控股天然气接收站、19座投运和在建的天然气工厂,占据国内天然气市场约80%的份额,运营424座天然气加气站,开发4万多辆天然气车,正在成为国内天然气汽车“以气代油”的领跑者。
——中海油 中海油建成投产的LNG加气站已达70多座,布局主要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湾为核心,未来计划除优化LNG终端加注网络外,还将向内陆辐射,尤其在广东地区,已建成广东沿海LNG接收站,成为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商。
——新奥燃气 港资上市企业,以经营城市燃气为主。在国内100多座城市设立了合资公司和分支机构,在广东广州、东莞、汕头、湛江、肇庆等地组建了合资公司,获得东莞、湛江、肇庆当地管道燃气专营权。
——港华燃气 是香港中华煤气在内地的燃气品牌,目前在全国逾100个城市设立了燃气公司,在广东深圳、广州、佛山、中山、清远、韶关、潮州、阳江等地成立了合资公司。
——华润燃气 主要投资经营城市燃气业务,包括管道燃气、车用燃气及燃气器具销售等。目前在全国近100座城市设立了燃气公司,在广东江门、河源、惠州、汕头成立了合资公司,获得江门市蓬江区、江海区城市管道燃气项目的专营权。
以地方燃气公司为主体的管道燃气经营企业:如深圳燃气、广州燃气、佛山燃气、惠州燃气等,基本都有政府背景,获得当地管道燃气特许经营权。
中国化工报记者:我们知道天然气经营的关键在于气源,那么国内天然气生产、储运基础设施建设最新进展如何?
范小平:2014年11月26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油气管网和储存设施建设。近年来,中国的LNG项目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形成了一些发展LNG产业的有利条件:中国近海油气生产已形成相当规模,随着渤海、东海、南海的天然气登陆,沿海一带的天然气管网已初步形成;沿海一带对天然气需求愿望强烈,且在城市燃气、化工、发电等应用方面都已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对天然气的消化潜力大,对气价的承受能力强;中国沿海港口设施条件好,便于进口液化天然气的运输、装卸和接收站建设,液化天然气可与城市燃气系统贯通、与海上天然气登陆衔接,形成两种气源的互补;“西气东输”及广东大鹏LNG项目的示范和宣传作用,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天然气市场的培育;小型LNG液化厂技术的掌握,有利于小气田和边远气田的开发。
目前,国内建成投产的 LNG 生产工厂有17个,筹建中的LNG 生产工厂有8个。
预计到2020年,全国油气管网总里程将达到16万公里,是目前的1.6倍。
但按照国际惯例,我国储气能力应达到消费量的10%~15%,而目前仅为2%左右,尤其是大中型城市缺乏储气和应急设施,难以保障供气安全,城市储气设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以现在的西气东输线、陕京二线、忠武线、涩宁兰线等为主线,再兴建一批重点干线管道和联络管道,向南延伸到珠海、北海,向北、向西延伸到黑龙江、新疆与俄罗斯管道相连。预计新建管道长度为1.5万公里,届时全国天然气长输管道将达到3.6万公里左右。形成国产气管线、进口气管线和沿海LNG管道互相连通的大网络,国产气、进口气和LNG互相衔接,资源统配,达到全国天然气联网供应。
中国化工报记者:国内几大石油企业在天然气推广方面有什么新动作?
范小平:几大国有石油企业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以及各社会经销单位都在大力发展天然气生产、储运和销售网络。主要情况如下:
——中石油2015年规划经营量为1800亿立方米,2020年经营量为3300亿立方米。计划建设辽宁大连900万吨LNG/年、江苏如东1000万吨LNG/年、河北唐山350万吨LNG/年、深圳大铲300万吨LNG/年、山东威海300万吨LNG/年、福建厦门300万吨LNG/年、浙江台州300万吨LNG/年、广东揭阳300万吨LNG/年、广西钦州300万吨LNG/年等9个LNG接收库项目,其中规划2015年建成2500万吨/年。
——中石化2015年天然气经营量目标是330亿立方米,其中:国内天然气250亿立方米,进口LNG30亿立方米,国内贸易50亿立方米。规划在沿海建设山东300万吨LNG/年、广西300万吨LNG/年、天津300万吨LNG/年、温州300万吨LNG/年、苏北300万吨LNG/年、湛江300万吨LNG/年、秦皇岛300万吨LNG/年、葫芦岛300万吨LNG/年、珠海黄茅岛300万吨LNG/年等9座LNG接收站。并规划在“十二五”期间建成900万吨/年接卸能力。
——中海油计划“十二五”期间建成海南(洋浦)、深圳(迭福)、粤东(汕头)LNG项目;规划辽宁营口、河北秦皇岛、江苏滨海、浙江温州、粤西(湛江)LNG项目。预计2015年供气规模560亿立方米,其中国内常规气240亿立方米、份额煤制气20亿立方米、进口LNG300亿立方米。规划建设连接浙、闽、粤的沿海管网。控股广东、福建管网,参股浙江管网及广东揭阳、中山等城市燃气、燃气电厂。在东南沿海大力发展LNG汽车加气业务。
——其他社会单位,包括华润、新奥、港华、中国燃气、新疆广汇能源等企业在国内已发展400多个燃气项目,占全国既有燃气项目的60%以上。国内已建成LNG液化产能257万吨/年,在建517万吨/年,拟建240万吨/年。同时,国内多个经营主体正在推进或规划的煤制气项目20多个。
中国化工报记者:国内加气站建设处于什么阶段?中国加气站发展战略是什么?
范小平:随着天然气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天然气生产产业链的成熟,最近10年加气站建设也增长迅速,年均增幅达到50%以上。目前,全国已有100多个城市建设天然气加气站。
国内的天然气加气站按照气源划分,主要分为五种类型,分别是CNG 常规加气站、CNG 加气母站、CNG 加气子站、LNG加气站、L-CNG加气站。最为普及的是LNG加气站,目前LNG加气站多分布在沿海、华北、西部地区,其中山东、新疆、四川、河南、重庆地区占有比重较大。
天然气销售对象主要是城市交通,车用燃气的主要消费群体就是城市出租和公交行业,因此是天然气业务的主要市场,也是重点客户;长途客、货运,由于此部分用户受天然气站点各地分布不均、总量偏少的限制,目前基本无改装车辆;矿区、矿山、港口往往受政府环保要求,部分电厂和工业企业能源消耗将逐步由煤炭转向更为清洁的天然气,由于此类用户用气量较大,必须能够提供资源保障,可逐步开展批发直销业务;内河航运刚刚处于破冰阶段,根据实际开拓潜在用户;大型港口码头也是销售对象的一部分。
中国政府希望立足国内,利用海外,西气东输,北气南下,海气登陆,就近供应。2020年前,国家将投资2200亿元人民币建成5万千米天然气管线和千万吨级LNG接收站,建设百万吨级LNG运输设施,建造30多艘大型LNG运输船,形成年进口5000万吨(近700亿立方米)规模的LNG接收设施,使我国天然气消费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从现在的2.97%提高到12%。
关键词:价格改革
中国化工报记者:您对国内发展天然气有何建议?
范小平:我有如下几点建议:一是要切实加以落实和不断完善天然气价格与可替代能源价格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要逐步理顺气价,消除交叉补贴现象。在居民用气价格形成机制方面,可借鉴居民用电和用水价格的做法加以创新,解决居民用气价格与城市门站价格倒挂的问题。长期看,天然气气源价格应完全放开、由市场决定,政府则应加强对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管道运输价格和配气价格的监管。
二是探索建立国际天然气期货市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区)的建立为中国天然气期货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见》,标志着我国金融创新进入了新阶段、离岸金融市场的建立拉开了帷幕。同时,中国证监会已批准上海期货交易所设立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为加快推进天然气期货市场建设提供了更好的组织保障。建议不断扎实推进这些工作,并在中短期内试点开展国际天然气期货交易。
三是加大勘探开发投资力度和科研攻关力度,降低天然气直接生产成本。提高天然气处理设备利用率,降低自耗率,提高轻烃回收量,降低天然气处理成本。
四是优化调整天然气集输管网,扩大储气库的处理能力,进一步缓解季节用气的变化,提高天然气利用率。作好引进俄罗斯天然气的各项准备工作,加强天然气化工、汽车、发电等项目的前期论证和准备工作,储备天然气利用项目。
五是取消天然气价格双轨制,建立新的价格体系,对不同区块、不同季节天然气的生产成本进行严格测算。分三步走进行天然气价格改革。首先是“十三五”时期,准市场化阶段,重点理顺价格,完善季节性差价、峰谷差价、可中断气价以及储气价(含储气站、LNG接收站)实施办法;修订计量标准和计价方式(由流量或质量计价改为热值计价);清理地方政府乱收费问题 。其次是2021年至2025年,初步实现市场化阶段,形成与国际油价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出厂价),输气管道(配气管网除外)价格完成市场化。再者是2026年至2030年,基本完成市场化阶段,建立科学合理的定价公式(参照GGC或HH价格),形成与国际天然气价格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出厂价);健全管网监督管理体系(包括收费),基本实现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中国天然气价格改革目标。
六是建立专业化天然气经营管理队伍,进一步减员增效,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挖掘市场的潜力,加强市场调查,搞好供需平衡。
图为2013年底建成通气的云南德宏瑞丽中缅油气管道弄岛加压站,这是进口缅甸天然气进入中国云南的第一站点。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0月,经中缅油气管道天然气进口132万吨。
标签: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