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全球化工设备网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无线充电,迟早的事

作者: 2015年07月17日 来源:人民日报 浏览量:
字号:T | T
无线充电主要有三种方式   将电流转换为磁场,磁场通过空气传输后又转换成电流输送给智能终端   不久前,在深圳市举办的英特尔全球技术峰会上,英特尔技术人员展示了一张神奇的桌子:这张木质的桌子大约5厘米厚

  无线充电主要有三种方式

  将电流转换为磁场,磁场通过空气传输后又转换成电流输送给智能终端

  不久前,在深圳市举办的英特尔全球技术峰会上,英特尔技术人员展示了一张神奇的桌子:这张木质的桌子大约5厘米厚,手机放在上面,就会自动开始充电。英特尔亚太研发有限公司无线充电IEG(用户体验部)战略营销经理乐鹏飞说,这张桌子能给手机充电,是因为它底部装有无线充电的组件,只要是支持无线充电的设备,都能在桌面上“加油”。

  无线充电基本原理,就是将电流转换为磁场,磁场通过空气传输后又转换成电流输送给智能终端。19世纪30年代,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磁场和电流之间的关系;约60年之后,尼古拉·特斯拉发明了“特斯拉线圈”,证明了电流能够通过空气传输电力,从而启发人们探索抛开线缆传输电力的新方法。

  目前,无线充电大概有三种传输方式:电磁感应式、无线电波式、磁场共振式。三种方式各有所长,其中无线电波式由于功率低、能耗高、可行性差,不被看好。从消费市场来看,通常被提到的无线充电产品一般采用电磁感应式和磁场共振式。

  经过多年探索,电磁感应无线充电技术相对成熟,而且成本低、充电效率高,目前在商业化上走得远一点。但学界普遍认为,它可能只是一种过渡的解决方案,因为该技术要求电源发射设备和接受设备近距离接触,目前一个充电点只能充一个设备,也无法做到透过一定厚度的桌面进行充电。磁场共振方式则可实现远距离、一对多充电,被认为代表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最早实现无线充电应用的产品是电动牙刷。上世纪90年代,多个品牌的电动牙刷已经基于电磁感应技术,实现了无线充电。其方法是,在牙刷底部和充电座上配备一组感应线圈,牙刷靠近充电座时就可实现自动充电。

  乐鹏飞认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无线充电应用最重要也最有前景的是各类智能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

  众多公司投入技术研发

  未来3年无线充电有望创造数百亿元的市场规模

  抛弃线缆、自由自在充电的优势,吸引着众多公司投入无线充电技术研发。

  今年3月三星推出的旗舰手机S6新款手机,就具有无线充电的功能。苹果手表(Apple Watch)也采用了无线充电技术。有IT调查公司预测,未来3年,市场上将会有超过8亿个无线充电传送器与接收器,有望创造数百亿美元的市场规模。

  乐鹏飞认为,生活小家电、3C数码以及各种穿戴式设备,甚至电动汽车,未来都可能用上无线充电。目前市场上已有新款汽车采用了车载无线充电技术。

  公共领域的充电服务,是无线充电的一个重要布局方向。星巴克已经提供免费无线充电,宜家也开始尝试推出支持无线充电的家具;一些机场航站楼登机口也配备了无线充电桩,并为手机预留无线充电的金属触点。

  无线充电技术在手机上的应用并不是新鲜事。早在3年前,诺基亚推出的一款手机就随机配备了无线充电板,一些第三方厂商也推出了可以用于无线充电的配件。但由于这类设备需要安装专用外壳、使用起来不是十分方便,市场反响一般。

  杭州安索科技有限公司研究院研究员阮凯说,虽然无线充电技术近年得到产业界广泛关注,但至今仍未真正在消费电子领域普及。人们需要的是在办公、餐饮、行车等场景中,让设备在不经意间实现充电,但目前主流的无线充电方式还是一对一,加上充电距离的限制,用户的体验并不好。

  他还认为,无线充电一般需要底座,由此增添了充电成本。同时,目前无论是何种标准的无线充电技术,其充电效率都低于有线充电。

  不过,业界专家表示,更小、更薄、更具移动性是智能设备的发展趋势,摆脱线缆的困扰是迟早的事儿,未来无线充电有望和现在无线网络一样普及。

  乐鹏飞说,目前无线充电欠缺消费市场的一把火,需要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随着产业端生态逐渐成形、前景逐渐明朗,越来越多的企业尤其是创业公司会加入推广无线充电技术的行列。

  三大标准互不兼容

  缺乏通用的标准影响着无线充电的市场应用

  无线充电发展数年后没有被大规模应用,迟迟没有通用的技术标准也是重要原因。

  目前,消费领域的主要无线充电标准包括Qi、A4WP和PMA三大标准,三者互不兼容,谁都试图成为全球通用的最终标准。从市场规模上看,采用电磁感应的Qi标准目前普及率最高,使用成员包括微软、松下、三星、索尼、东芝等。A4WP和PMA在今年初宣布合并,共同开发新型标准。据乐鹏飞介绍,英特尔的无线充电标准是A4WP,该标准采用磁共振原理来传输能量,可同时给多个设备充电,设备充电时的位置与角度选择也更具弹性,并且还可以透过一定厚度,从桌下为桌上的设备充电。

  业界认为,能够实现一对多充电、可以做出更薄线圈等技术优势,使基于磁共振原理的无线充电标准更被看好,投入商用的计划将在今年底至明年初见到成果。

  阮凯说,三个标准要实现的目标趋于一致:即实现越来越远的距离、支持越来越大的功率、充电越来越方便。他认为,未来无线充电成为手机标配几乎已成定局,只要在标准上达成一致,就可以解决各种充电器的标准之争和资源浪费问题。

  乐鹏飞说,整个行业希望看到类似WiFi那样拥有超远传输距离、稳定性更好的无线充电技术,目前仍面临一些技术障碍以及通信信道的监管问题。所以,无线充电在短期内仍是消费电子领域的配角,发展壮大尚需时日。

  在这场技术标准大战中,到底是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Qi标准会胜出,还是采用磁场共振技术的A4WP与PMA合并后的标准能笑到最后?分析人士表示这要看设备生产厂商与无线充电服务网点的选择。对于设备制造商来说,现在最为明智的应对方式,是开发出能够兼容各种技术标准的设备。

全球化工设备网(http://www.chemsb.com )友情提醒,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全球化工设备网!违者必究.

标签:无线充电

分享到:
免责声明:1、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或者作者自行发布,本网发布文章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给访问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同时本网亦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出适当处理!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