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11日印发《促进化工园区规范发展指导意见》。意见明确,严禁在生态红线区域、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以及其他环境敏感区域内建设化工园区。
据工信部介绍,中国不同的化工园区之间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园区布局规划也不合理,在规划实施过程之中还有随意变动。项目管理不完善,配套设施不健全,以及安全环保隐患大等问题比较突出,亟待规范引导。指导意见也明确,严禁在生态红线区域以及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基本农产保护区以及其他环境敏感区域之内建设红区,而新设立的园区应当符合国家区域和省市产业布局的规划要求。在城市总体规划、建总体规划确定的研究用地范围之内,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要设立隔离带,原则上还要远离人口密集区,与周边的居民区要保持足够的安全、卫生和防护距离。
此外,这个指导意见也提出,要严控安全风险,要求对已经建成投用的园区每5年要开展一次园区的整体性安全风险评价,还鼓励大型园区或者距离周边居民区较近的园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对暂时无法进行封闭管理的应当首先对重大危险园和关键生产区进行封闭化管理。针对员工保障的职业健康问题仍然提出,要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定期开展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职业健康检查,从而降低职业病风险。
工信部已经制定了系列文件,明确危化品企业搬迁将获得专项基金支持。据业内测算,这项工作将带动约4000亿元的机械设备需求和600亿~800亿元的信息化改造需求。
工信部制定的这份《关于促进化工园区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即将发布,要求开展智慧化工园区试点工作;重视开展搬出场地的治理工作,防止“毒土地”的风险隐患。
化工业高速发展催生了巨量的危化品物流需求,据统计,中国每年在道路上运输的危化品超过3亿吨,在内河上运输的危化品数量也近于此数,单单是在长江港口上吞吐的危化品就有1.7亿吨。物流是危化品事故多发的重要环节。
为此,工信部还编制了《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高风险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工作方案》。据悉,《工作方案》已于11月初发给有关部门公开征求意见。
《工作方案》初步提出了危化品企业搬迁改造的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搬迁改造的企业,主要包括安全、环保安全防护距离不能满足要求的企业,以及企业所在区域的城市功能由工业生产调整为居住、商业区等敏感区域的企业。
工信部人士表示,搬迁改造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资金保障、人员安置、技术装备、土地置换等诸多难题,企业对此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为促进搬迁改造工作顺利实施,工信部一直在与相关部门研究政策支持措施。
针对企业的具体困难,工信部、发改委等已经征集到危化品搬迁改造项目1350个、总投资6000多亿元。目前,已从各地上报项目中遴选了3批、共238个项目,纳入专项建设基金支持范围,涉及总投资275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