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费米子超导是最早发现的非常规超导,虽然超导转变温度Tc普遍较低,一般只有1 K左右[目前最高为17.5 K(PuCoGa5)],但是重费米子超导材料种类繁多,迄今已有40余种,涵盖多种类型的晶体和电子结构。这些材料中存在异常丰富的奇异态,并且往往与超导相伴而生,其量子临界涨落是导致重费米子超导的诱因,但又与超导态形成竞争。这些独特性质源自重费米子物理的三个基本特征:一是重费米子为强关联电子体系,强关联电子的集体效应为这些复杂多样的量子物态提供了平台;二是重费米子材料中具有多个能量尺度,包括局域近藤耦合、非局域交换作用、晶体场劈裂、自旋-轨道耦合等等,这些能量尺度大小相仿,体系位于几种作用相互竞争的临界区,细节上的微小差异可能导致电子性质上的显著区别;三是这些特征能量尺度都比较低,只有10 K的量级,可以比较容易地通过压力、磁场、化学替代等手段在实验室中进行调控,实现对各种不同量子基态的系统性研究。因此,重费米子超导研究在过去三十多年间积累了丰富的实验数据【物理学报 64, 217401 (2015)】,但在理论上,由于材料的复杂性以及上述多种效应的竞争,一直缺乏广泛认可的深入研究。
最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研究员杨义峰与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教授D. Pines和N. J. Curro合作,对一类重费米子超导材料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这些材料中的一些普适性质,提出了此类重费米子超导的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他们所考虑的材料均位于反铁磁量子临界点附近,包括CeCoIn5和PuCoGa5等,按照一般的想法,这类材料中的超导起源于自旋涨落诱导的电子配对。为了研究自旋涨落的性质,他们分析了核磁共振(NMR)实验所测量的自旋-晶格弛豫率,发现在一个特征温度T*以下的很大的温度区间内,自旋-晶格弛豫率都具有普适的温度依赖行为,直到其他的竞争序出现才发生偏离(图1)。这一普适行为不倚赖于材料的细节,符合他们之前提出的重费米子二流体理论的预言。根据理论假设,这一结果表明这些材料在T*以下均出现很强的磁性量子临界涨落。进一步,他们发现这些材料的超导转变温度Tc与T*之间存在近似的标度关系,表明磁性量子临界涨落是决定超导转变温度的基本要素,是电子发生超导配对的诱因【PRB 92, 195131 (2015)】。
基于自旋涨落的超导模型曾广泛应用于铜氧化物超导的理论研究中,他们将之推广到重费米子材料,发现计算所得的Tc与传统的BCS公式形式相似,两者对比表明T*发挥着类似传统BCS超导体中声子的德拜温度的作用。结合其他考虑,他们进而提出了重费米子超导Tc的一个唯象公式,认为Tc由T*和巡游电子态密度两个量决定,而这两个量均可以通过实验或理论获得。对CeCoIn5和CeRhIn5的分析表明,此唯象公式可以定量地拟合实验测量的Tc及其随压力呈现出的dome结构(图2),并且还有一个比较直观的物理解释:低压下,f电子随压力减小而更倾向于局域化,巡游性降低,导致Tc下降;而在高压下,f电子完全巡游,其巡游性随压力变大而增强,意味着电子的有效能带变宽,态密度降低,从而导致Tc随压力变大而下降。局域性和过度的巡游性均不利于超导,只有在量子临界点附近Tc最高,形成了Tc随压力变化的dome结构,这一结论体现在图3所示的普适相图中。由于Tc与T*成比例,而T*源自近邻局域f磁矩间的反铁磁相互作用,与铜氧化物等非常规超导材料类似,通过寻找具有更高反铁磁交换作用的材料,借助加压或化学替代或许有可能实现更高的Tc【PNAS 111, 18178 (2014)】。
这一组研究工作为探索重费米子超导的机理提供了新的认识,为发展重费米子超导理论提供了一个唯象的基础。以上工作得到了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科学院基金项目的支持。
图1:几种重费米子超导中自旋-晶格弛豫率1/T1 随温度的普适依赖行为,箭头标记低温下对普适行为的偏离
图2:重费米子超导CeCoIn5和CeRhIn5压力-温度相图的拟合(实线)
图3:重费米子量子临界超导的普适相图,pQC为反铁磁量子临界点,f0反映局域f磁矩与导带电子之间的杂化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