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相比于西方国家,我国的压力管道检验检测技术起步较晚,在特种设备的监督管理中一直处于弱势,而且有许多地区并未重视压力管道的检验检测,甚至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压力管道检验检测,导致由压力管道质量问题引起的爆炸事故频频发生,危害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应用压力管道的检验检测技术,确保管道的安全性能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2检验检测的手段选择
对压力管道进行检验检测不仅仅只是检测管道的设计、制造和安装方式,还应该检测管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然后着重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压力管道本身就存在的还是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这样才有利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客观检查
客观的检查主要是通过对压力管道的表面、隔热性能、覆盖层和其他受压支撑的金属构件进行客观的检查,查看压力管道是否有出现偏离原来位置、受压震动和泄漏的现象,以确保管道的性能得到保证。其检测的手段主要有直观的检查以及量具的检查方式。
2.直观检查
直观检查顾名思义是指由检测人员对压力管道的表面进行检查,评定压力管道是否有出现问题,其中,检查应该注意:
(1)对管道内部的外观检查。为了能清楚的监测到压力管道的内部情况,检测人员应该使用强光手电筒紧贴着管道,通过平行的光线照射以显现出管道内的凹凸不平、坑痕突起,而且在平行的强光照射下管道内如果存在裂纹也可以清晰的显示出来。
(2)对狭窄部位的检查。管道内一些死角或者比较狭窄的部位难以检测时,检测人员可以使用内窥镜伸入狭窄部内检查。
(3)对可疑的裂纹检查。管道在经受压力的时候很容易让管壁出现内裂的情景,为了判断管道是否出现裂纹,检测人员可以先使用砂纸将可疑部位打磨一次,除去污物,运用一定比例的硝酸酒精溶液来将管道的表面浸透,然后再用十倍的放大镜对可疑部位进行检验。
(4)对口径小的管道检查。如果口径小的管道自身有可以随时拆卸的法兰,使得检测人员难以用肉眼进行检查时,可以用手伸入法兰之中,通过对管壁的触摸,检查管道内是否存在不平裂痕。
(5)对腐蚀物件的检查。检测人员对管道进行检查时应该注意查看是否存在着可能对管道进行腐蚀的物件,发现时必须抬起支架对腐蚀的物件进行检验,其中必须注意,如果管道正在运行,则必须要小心操作,避免操作不当造成的危险。
3.量具检查
量具的检查主要是通过使用普通的工具将在直观检查里发现的问题一一测量清楚,判断问题的严重程度,为直观检查进行后续补充,比如对管道的偏离程度进行测量、对管道的被腐蚀程度做出评定、测量管道的咬边以及磨损等情况,以确保有针对性的做出改进。
4.管道壁的厚度测量
管道壁的厚度选用十分重要,因为如果管道壁过厚会使得资源浪费,成本提高,而管道壁过于薄又会使得管道无法承载流体的运转,甚至无法抵御腐蚀物件的侵蚀,容易导致事故的产生,因此测量管道壁的厚度是否能满足运转的要求尤为重要。
测厚点的设立是确定管道壁是否符合要求的测量手段之一。其中在测量管道壁的测厚点时应该考虑实际管道壁的情况以及遭受腐蚀的类型,虽然在理论上有说在均匀的腐蚀管道上只需设定一个测厚点,但是在实际中,管道壁上每一个部分的被腐蚀情况都不相同,因此,这就需要在管道壁上多设置一些测厚点,以提高数据的正确度。在侧后点的选择上主要应该选择管道壁中经常会受到冲刷的部位,以及腐蚀物件的分布较为密集的部位,如果发现管道壁有一部分的厚度有异常,则也应该重点增加其部位的测厚点。
5.压力检测
压力检测是为了保证管道在使用过程中能承受住压力,不因外界的原因导致失稳。因此压力管道在使用前都应该进行压力检测,只有检测其自身的强度达到使用标准才能投入使用,同时,焊接改造、使用的条件变更、闲置后重新使用的以及检测人员单独指定的压力管道也要再一次进行压力检测,以保证其性能可以满足使用要求。
6.表面无损的检测
虽然在客观检测中已经有直观检查方式,但是那只是表面的检查,表面无损的检测才能彻底的发现管道里难以发现的裂痕和缺陷,因为其使用的检测手段是磁粉检测(MT)以及渗透试验(PT),这两种检测手段中渗透试验是最有效的手段,因为它不仅能找出细小的凹凸坑,还能发现管道里细小的裂痕,以保证管道的检测质量。
7.内部无损检测
内部无损检测主要是检测管道构件或者焊缝之间等不易检查的缺陷,例如缝隙存在杂质、出现裂缝、之前的焊接没能焊透等,其主要的检测手段是通过射线检测(RT)以及超声波震动检测(UT),在其中超声波震动检测可以通过声波在接触焊缝时传回来的信息判断焊缝是否存在杂质,甚至直接剔除杂质。
3无法进行压力检测的管道
在实际中有许多压力管道因自身的限制原因无法进行压力检测,这时候管道除了常规的检测之外还必须进行管道的泄漏性检验、对所有管道的焊接接头以及角焊缝采用MT、PT,其中焊接接头还应该进行100%RT或者100%UT,以保证压力管道的安全性能。
4对于地下管道的检测
因为每一个地方的土质不相同,使得压力管道的被腐蚀程度也不相同,所以对于地下管道的检测时应该考虑当地的土质影响。在对地下管道进行检验检测时,由于管道大多埋于地下,提高了检测的难度,因此检测人员在检测时应该注意以下检测的要点:
1.检测人员在检测地下管道的时候可以通过研究管道的路径来检测压力管道是否有泄漏的现象,因为路径本身地面的轮廓是否有改变、沥青的软化的程度如何、路径是否有小水坑出现以及里面是否有出现气泡等都可以判断地下管道的情况。
2.检测人员在使用挖掘检测时,不应该将全在制定本地区的产业政策时,以实现经济价值和政治价值为目标,优先考虑的是能快速带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最大限度提升GDP的相关产业的发展。作为政策受益的相关企业,为了提升本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逐步发展为世界级大企业,与国际接轨,除了考虑自身发展的经济价值外,还会考虑作为企业形象的文化价值,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技术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价值等等。
地方政府在为了快速实现自身利益,制定产业政策时会在一定程度上会考虑相关企业价值需求,但总体来说,他还是以地区经济价值和政治价值的实现为首要目标。然而,对单一的经济价值增长的极度追求,必然损害到其他的相关价值。当该地区资源严重受损,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威胁地区人们的生存,进而又反过来成为追求经济价值和政治价值的阻碍时,当上级政府把其他价值作为政绩考核的对象时,地方政府不得不调整原有价值取向,开始注重经济发展中对资源环境的维护和建设,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必然倾向于具有环境价值、生态价值的相关产业发展。产业政策的制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不同主体的利益需求不同,而且同一主体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其利益需求和价值取向也是在不断变化的。
所以,在制定产业政策时,为了科学的,合理的,正当的实现政策目标,必须要全面的、多角度、动态的权衡产业政策制定的多元化价值。
3.产业政策制定价值的历史现实性从哲学意义上讲,产业政策制定的价值必然包含在价值范畴之中,而价值的现实性和历史性是其内在规定性,因而作为产业政策制定的价值及其具体价值的显现,其规定性亦必然是历史的和现实的。我们知道,任何产业政策的制定是要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是在历史和现实中谋求产业的发展,其制定价值是以解决历史中的现实问题为取向并在其中实现的。
不同的历史时期,具体的现实情况是不同的,产业政策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那么在制定产业政策过程中其价值取向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在某些时期,可能倾向于经济价值的实现,而某些时期可能更注重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实现。我国政府要不断的顺应历史现实的变化,在现代社会的多元发展中,在多元价值的结网中适应其发展,改革政策制定的方式和内容,正确定位政府的职能,变一元的制定主体为多元的参与主体,在为产业企业提供合理公平的竞争平台上下功夫,解决好新时期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4.基于价值研究对现代社会中产业政策制定的思考21世纪以来,伴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迁和可持续发展观在经济领域的深化,我国的经济发展逐步走向了改革转型的新时期,这就要求进一步的完善产业政策,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格局,创新产业链,多领域、多层次、有重点的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绿色生态产业:要求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的过程中全面的考虑其价值和意义,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更合理的产业政策。
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思考:
一是通过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为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制度上的保障。打破传统的产业政策制定体制,实行政策制定主体的多元化、开放化。改革传统的官员绩效审核制度,改变考核的内容和要求,把对GDP的考核量化到综合发展指数中。建立健全科学的决策机制,遵循科学的决策程序,科学的决策组织制度、咨询制度、调研制度等,并通过立法保障制度的权威性、合法性。
二是深化学习和培养科学发展观,为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观念上的保障。要进一步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明确产业政策制定中的多元价值及联系,在各层政府官员中全方位开展培育践行活动。科学发展不是形式上的口号,要把它作为一种价值观融入到人们的实践活动中,融入到产业政策制定主体的行为当中。把科学发展作为产业政策制定的指导思想,综合全面的考虑其价值和意义。
三是加强社会公众和舆论媒介的广泛参与,产业政策的制定程序要实现大众化。在制定产业政策过程中,如果政策不能维护大众的利益,甚至损害大众的利益,即使政策有效的实现了,也是不科学的。“‘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完善公众参与的途径,在代议制和公民投票的基础上建立公开的社会决策模式,充分表达与产业政策相关公民的利益需求。
四是对以往产业政策的效果要科学的评估,建立健全相关政策作用的反馈机制。对以往产业政策效果的科学评估有助于我们客观地分析其实际作用,判断其利弊,在成功与失败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并将这些经验总结反馈到下一轮的产业政策制定中,我们借鉴成功的经验,避免可能的失败,正确追求其中的价值和意义,进而提高了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合理性。
五是尊重产业经济发展的规律,适时调整产业政策制定中的价值取向和意义追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进一步深化经济改革,那么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环境时,要充分认识产业经济发展规律,制定的产业政策要根据客观环境和条件的变化适时作出调整,在新时期要体现出产业政策制定中新的价值取向和内容,有重点、多层次、全面的考虑其中的价值意蕴,追求更有意义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