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全球化工设备网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世界第一,中国化工市场拥有无限想象空间?

作者: 2016年01月29日 来源:互联网 浏览量:
字号:T | T
中国的化学工业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这是什么时候的事了?答案是2010年!   中国市场无疑具有致命的吸引力,对于巴斯夫、拜耳、英威达、朗盛、普莱克斯、苏尔寿等全球化工巨头而言,这个市场似乎永远有无界的

 

  中国的化学工业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这是什么时候的事了?答案是2010年!

  中国市场无疑具有致命的吸引力,对于巴斯夫、拜耳、英威达、朗盛、普莱克斯、苏尔寿等全球化工巨头而言,这个市场似乎永远有无界的想象空间。

  与中国的石油和化学工业三十多年高增长相伴随的,是跨国化工企业从单纯输出产品,到建立办事处,到建设厂房,到设立独资及合资公司,再到系统的本土化发展的过程——他们与中国的众多合作伙伴一起,推动了整个化工产业的持续发展与繁荣。

  不过,在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时间里,跨国的化工企业是否已真的“读懂”中国?现实答案显然在yes与no之间。唯一可以肯定永远是“变化”。那些用鲜花、香槟、红地毯欢迎化工巨头的时代肯定是一去不复返了。

  没有比“摸着石头过河”更能准确描述跨国的化工企业在中国的心态。但中国企业自己都要摸着石头过河,外企很难超越这一阶段。而且——30多年里,很多企业没有摸到石头就滚进河里去了。

朗盛化学大中华区总裁钱明诚

  朗盛建议,要实现长远发展,营造一个长期稳定和清晰的政策环境至关重要。比如目前中国的环保政策趋势无疑是正确的,但是稳定性不够,不同省市的政策不清晰,不同项目可能面临不同的处理方式。我们相信,随着改革的深化,这些都将进一步改善。

  对化工企业来说,目前来自原材料的压力很大。某种程度上说原料和市场决定投资。对中国来说,原料供应是短板,市场需求是优势。回首过去,2004年朗盛化学的业务从拜耳分出的时候,亚太区的资产只有5%,而到2015年该数字将达到35%。

拜耳集团大中华区总裁苗伯乐

  在中国市场,过去15年,拜耳处于建设期,主要进行人力、物力、财力和研发上的投入。但在2015年或2016年将进入发力期,即在基本建设完成的基础之上来寻求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客户服务,这与中国以人为中心的城镇化,通过环保和追求更高的效率来实现新一波的成长相吻合。

  拜耳从三个视角来看待产能过剩问题:第一、工信部、发改委等相关管理部门可通过科学的手段进行产能上的调整,尽量保证行业的产能和市场需求相适应;第二、产能过剩是投资过热的体现;第三、有关部门仍需要继续加强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度。

中国最大化工装备展总监盛莉

  盛莉表示,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化工消费市场,近年化工装备行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但面对需求放缓、产能过剩、节能环保政策趋严、国外同行激烈竞争等困难和挑战也在显著增大。我国化工装备企业急需抓住机遇进行结构调整和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培育出新的增长点,做好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储备,这样才能更有效地突破现有的瓶颈。

  由振威展览股份主办的第八届中国(上海)国际化工技术装备展览会将于2016年8月23-25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本届展会将吸引580多家国内外化工装备企业参与。巴斯夫、杜邦化学、陶氏化学、苏尔寿、豪顿华、德国耐驰、德国琵乐、鲁西化工、金通灵、赛德力、辽河药机、费尔过滤、开山压缩机、江苏乐科等行业巨头届时将集中展示现阶段在化工装备领域取得的最新技术成果。

索尔维大中华区总裁朱铭岳

  索尔维过往发展的经验说明,一家跨国企业乃至一个大的行业,必须顺应大趋势,及时调整产业结构。而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科研开发是驱动力。化工行业这种新一轮整合的现象应该引起注意,中国企业可以关注跨国公司在业务调整过程中产生的机会。

  但就目前来看,中国化工产业仍面临五个方面的挑战。其一、产业过度分散和地方保护主义相结合,阻碍了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其二、结构性产能过剩依然严重,低端大量重复建设,中高端缺口仍需依赖进口。其三、安全、健康和环保的压力在增加。其四、科研开发能力尚待提升。由于种种原因,有些企业没有能力投入或没有动力投入。行业创新不能完全依赖企业自觉,还需政府政策推动。第五、化工人才的后继无力。

全球化工设备网(http://www.chemsb.com )友情提醒,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全球化工设备网!违者必究.

标签:化学工业

分享到:
免责声明:1、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或者作者自行发布,本网发布文章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给访问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同时本网亦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出适当处理!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