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国经济在起伏波折中走过。如何评判宏观经济的表现、分析经济发展的内在特性、判断其走势?对此,我们需要基于准确、实时、可靠及全面的数据,采用科学的方法及工具进行数据挖掘,寻找经济系统的特点、特征及内在规律,尽量避免被某些表面现象或假象所迷惑。用电量就是这种数据之一。
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我国已经安装了近4亿只智能电表。它们广泛应用于一二三产业等各种实体经济的生产活动中(除公路、航运、空运),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它们可以每15分钟实时记录着这些经济实体的生产运营过程及运行轨迹,为我们提供了经济活动分析的最基础及详实的实时数据。而电力经济学又为我们提供了挖掘这些电力大数据的理论、方法、模型及工具,这也是本文试图透过电力看经济的依据。
电力大数据背后的经济信息
2015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为555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5%;其中,一产用电量为102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二产用电量为4004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三产用电量为71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5%;居民生活用电量为727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
在二产中,工业用电增速为-1.4%,其中轻工业为1.3%,高于全社会及二产的用电增速,说明轻工业产品的市场需求较好。而重工业用电增速为-1.9%,说明市场需求不足,产能过剩严重。三产中,餐饮业增速7.43%,宾馆业3.07%,电信业14.84%,计算机及软件14.75%。
根据电力经济学原理,通过2015年的用电量,可以推算出三大产业增加值及GDP。我们发现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高达10.2%。三次产业的比重为:8.61∶42.1∶49.29。第三产业在经济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由用电量还可以推算出某些工业产品的产量增速。去年全国煤炭产量增速同比下降5.8%,水泥下降9.87%,粗钢下降8.85%,有色金属上升2.2%,化纤产品上升4.28%,造纸上升0.73%,纺织品上升0.5%,纱上升1.37%,化肥上升0.78%,橡胶及塑料制品上升0.2%。
在就业方面,去年全国新增就业1071万人,其中二产减少181万人,三产增加1252万人。
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2015年全国用电量增速是1978年以来增速最低的年份,也是唯一出现二产用电负增长的年份,比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用电增速还低。这是由我国经济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所致:1998年我国经济处于工业化进程的初期,基础建设还不是很完善,使得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在宏观经济不是很景气的环境下,用电增速依然上升;2015年我国经济处于工业化进程的后期,基础建设基本完成,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生产将会持续萎缩。这也是为什么2015年3月份以后国家试图继续通过投资拉动二产生产,但是效果不佳原因。明显展示出在经济发展的工业化进程后期,投资拉动的乏力特性。
工业化进程后期的主要特征是:由于基础建设基本完成,重工业产品市场需求不足,从而使得二产在经济中的比重下降;而随着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三产将拉动直接消费品及服务业需求,即三产的比重上升。今后一段时间,我国第三产业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还会保持较快的增速。在工业中,轻工业还有上升的空间,重工业将会持续下降。这也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预计2016年形势更加严峻,二产用电将持续下滑,重工业(钢铁、煤炭、水泥等行业)的某些企业将很难经营,甚至破产。三产用电增速也不乐观。虽然2015年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较快,但不尽如人意,其用电增速仍然低于1998年8.43%的水平。说明我国消费仍然乏力。影响我国消费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是:产品质量、食品安全、房价。
轻工业产品主要是用于直接消费。但是如果产品质量不高,消费者只能采购国外质量好的产品,直接影响到国内轻工业的发展。同样,如果食品安全不能得到保障,外出就餐的人会大大减少,影响餐饮业的发展。只要确保产品质量及食品安全,其市场需求还会不断扩大。就我国当前收入水平而言,如果房价不是如此之高,大家的消费水平可以大幅提升。高房价一方面制约了人们的消费,另一方面提高了人们收入增加的期望,降低了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又对一夜暴富、投机等浮躁心态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甚至影响了人们的价值取向,这已经超出经济的范畴,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
根据工业化后期经济发展的特征,我国第三产业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就用电量增速而言,应确保2016年第三产业的用电增速不低于8%。
专家表示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高耗能产业用电量持续下降,用电量保持低速增长将成为常态,与此同时带来的用电结构的明显改善则是一大积极信号。
电力需求偏弱结构向好电耗走低火电产能过剩
用电量增速下滑源自需求不足。“宏观经济由高速向中高速转型,工业生产增长趋缓,特别是部分重化工业生产明显下滑,电力需求偏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组成员、专职副理事长王志轩说。
2015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回落2.3个百分点,产能过剩矛盾相对突出的粗钢、生铁、水泥和平板玻璃产量同比分别下降2.1%、3.3%、4.7%和7.5%,相应电力需求明显下降。前三季度全国全社会用电量4.13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8%,增速同比回落3%。
国家统计局局长王保安此前表示,用电量增速放缓是服务业比重提高、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和能源效率提高的结果。
王志轩认为,电力消费增速明显回落、用电结构明显改善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这种变化不是短期突发,而是经济新常态的基本特征,即经济发展对电力需求偏弱、结构向好、电耗走低。
2015年前三个季度,四大高耗能行业用电量比重同比降低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占全社会用电的比重同比分别提高0.8个和0.5个百分点。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秘书长李朴民指出,今年以来,工业增加值的增速下滑幅度比较大,但是第三产业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其中附加值较高的行业又相对更好。在这种情况下,较低的用电增长支撑了相对较高的经济增长。
除用电量结构外,我国电源结构也在持续变化。2015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为3969小时,同比减少349小时。其中,水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3621小时,同比减少48小时;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4329小时,同比减少410小时。
在利用小时数普遍不足的情况下,火电新增产能仍然较大。2015年,全国电源新增生产能力12974万千瓦,其中,水电1608万千瓦,火电6400万千瓦。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远远低于往年5500小时的平均水平,大量生产能力闲置,对火电行业影响较大。
“新增产能很多是前几年审批的项目,都是依据之前的用电增速预测而来,但是用电量增速快速下降,始料未及。”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火电行业产能过剩,也将对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给“弃风”“弃光”问题的解决增加难度。
标签:电力大数据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