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余玉刚及其课题组对仓储系统的分类存储策略模型进行了重建与优化,发现了系统存取货物所需时间与分类数量之间在一般情景下的“碗形曲线”关系,首次从理论上揭示了无论货物仓储数量多少,货物分类个数控制在3-5类总能实现仓储效率的最优化。该成果的主要结论发表在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15, Vol 24, Issue 8: 1235-1247)上,管理学院郭晓龙博士与荷兰的Rene de Koster教授为本文的共同作者。
1976年,三位INFORMS Fellow提出,在分类存储策略中,区域分类数量越多仓储系统存取货效率越高。此理论结论一直被作为专业理论使用。然而,此结论并未被现实企业所采用,反而3至5类的分类存储策略应用广泛。这一理论与实践不一致的现象成为近40年的理论未解之谜。
余玉刚课题组首次在理论上得到了“碗形曲线”结果,说明了货物分成3至5类能够为系统提供最高的工作效率,这与现实中企业的做法高度一致,为上述困扰学界近40年的谜题给出了理论解释。“碗形曲线”揭示管理者可以根据成本等其它需求在“碗底”自由选择分类数,不会对仓储系统的效率带来显著影响。
该研究结果修正了沿用近40年的仓储管理理论的不足,为传统仓储理论及教科书修订提供了重要参考。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标签:货物分类存储策略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