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全球化工设备网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海绵城市建设下污水处理行业发展新契机

作者: 2016年02月26日 来源:互联网 浏览量:
字号:T | T
随着我国农村城市化的加快推进,传统的城市建设模式已经对水环境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及危害,城市发展与自然生态进程的均衡态势被打破,由此引发了洪涝积水、河流水系生态恶化、水污染加剧等一系列问题。这些水问题并

  随着我国农村城市化的加快推进,传统的城市建设模式已经对水环境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及危害,城市发展与自然生态进程的均衡态势被打破,由此引发了洪涝积水、河流水系生态恶化、水污染加剧等一系列问题。这些水问题并不是某一部门管理下发生的问题,而是一个系统、综合性的问题,因此,亟需一个更为综合全面的解决方案。“海绵城市”理论的提出正是立足于我国的基本水情。

  

  序言

  继2014年11月住建部发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后,2015年4月财政部、住建部和水利部又联合发布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名单。10月中旬,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要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政府计划3年内投资865亿元,用于试点城市专项资金扶持。自此,海绵城市在中国掀起了一股建设浪潮。目前,全国已有130多个城市制定了“海绵城市”建设方案。

  海绵城市建设内涵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

  海绵城市有别于传统的工程依赖性治水思路和“灰色”基础设施,它作为一种生态途径,其构建核心在于建立跨尺度的水生态基础设施,如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以综合解决中国城乡突出的水问题。因此,海绵城市建设又被称为低影响开发(LID)。

  海绵城市的本质是改变传统城市建设理念,实现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传统的城市建设模式是以“战胜自然、超越自然、改造自然”为特征,采取的是“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的城市水灾防控规划理念,粗放式的开发利用自然环境,结果造成严重的城市病和生态危机;而海绵城市遵循的是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低影响发展模式,是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式” 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海绵城市改变了传统的排水防涝思路,统筹考虑内涝防治、径流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和水生态修复等多个目标。

  海绵城市的目标在于让城市“弹性适应”环境变化与自然灾害。“弹性适应”强调的是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优先利用绿色、生态化的“弹性”或“柔性”设施,并注重与传统的“刚性”设施的有效衔接。通过“刚柔并济”,建立和完善城市的“海绵体”,强化对城市径流雨水的排放控制与管理,从而实现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径流污染负荷、提高雨水资源化水平、降低暴雨内涝控制成本、改善城市景观等多重目标,最终为城市构建起可持续、健康的水循环系统。

全球化工设备网(http://www.chemsb.com )友情提醒,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全球化工设备网!违者必究.

标签:海绵城市 污水处理

分享到:
免责声明:1、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或者作者自行发布,本网发布文章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给访问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同时本网亦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出适当处理!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