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全球化工设备网 > 技术 > 论文文集 > 正文

环保领域创新能力建设专项将启动 这些土壤环境监测与修复技术你得知道

作者: 2016年03月01日 来源:互联网 浏览量:
字号:T | T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人们触手可及的常见物质,也是构成世界的重要自然要素之一。随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类对土壤的开发和利用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同时对土壤的破坏、对环境的污染也日趋严重。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人们触手可及的常见物质,也是构成世界的重要自然要素之一。随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类对土壤的开发和利用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同时对土壤的破坏、对环境的污染也日趋严重。 国家发改委日前着手启动实施环保领域创新能力建设专项。针对我国农田土壤污染日趋严重、威胁农产品安全的问题,组建农田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针对我国石油、化工、冶炼、矿山等污染场地对人居环境和生态安全影响日益突出的问题,组建污染场地安全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下面就和大家唠唠那些土壤环境监测与修复技术。

  土壤污染

1、土壤污染及其特性

土壤污染物包括:1无机物(重金属、酸、盐、碱等);2有机农药(杀虫剂、除莠剂等);3有机废弃物(生物可以降解和生物难以降解的有机废物);4化学肥料;5污泥、矿渣和粉煤灰;6放射性物质;7寄生虫、病原菌和病毒。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化肥,城市周边、工矿区、交通线附近的As、Cd、Pb、Hg等重金属污染,已使土地不堪重负。

土壤污染的特点是:隐蔽性和滞后性,土壤污染比空气污染、水体污染更加隐蔽;区域性,比较集中在某一范围;不可逆性、累积性和难恢复性,通常情况下,不具备和水体相同的自净能力,某些污染在不断积累,重金属、POPs等一旦进入土壤,会长期存在,不断积累。如六六六和滴滴涕在我国已经禁用20多年,至今在土壤和农作物中仍有很高的检出率和检出浓度。

2、土壤污染的危害

(1)加剧土地资源的短缺。中国人均耕地面积0.10hm2,仅相当于世界水平的1/4,一些地区甚至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人均0.05hm2的最低保证线。据推测,中国国土面积的一半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耕地重金属污染程度为12%,国土酸雨污染程度为29%。有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受Cd、As、Cr、Pb等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近2000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1/6。20世纪90年代,据农业部门调查,在中国人均耕地面积日趋减少的同时,全国受污染农田面积已达0.1亿hm2。

(2)导致农作物减产或污染。仅以土壤重金属污染为例,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导致粮食减产1000多万t,被污染的粮食多达1200万t,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江西省某县44%的耕地受到重金属污染,并形成670hm2的“镉米”区。

(3)导致农产品出口受阻。在东部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的土壤中已检出60余种有机污染物,其中近1/3属于生物难降解的持久性微量有毒有害有机物。土壤污染对中国农产品的出口已造成严重影响。2003年前5个月,辽宁省玉米出口较去年同期下降56.5%,蔬菜出口下降9.6%,其原因均为污染物超标。

(4)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体健康。研究表明,土壤和粮食污染与一些地区某些疾病发病率之间有明显的关系。由粮食含镉量超标导致的“痛痛病”症状已开始出现,一些污灌区居民肝脾肿大,癌症发病率比对照区高十几倍。

  土壤污染检测

1、冲洗法完成检测工作

冲洗法的色谱分离技术是气相色谱法技术,它和分离化工成品较相符,其工作原理是色谱中气相和固定液之间不同成分拥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当成分在气化条件下会在整个色谱柱中运转,经过气化处理以后会被多次分配,因为各个分解程度不同,我们可以经过科学分析他们在色谱柱中的运转速度,对各种农药残留进行采集和分析。

2、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是在典型液相色谱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创新分离技术。经过多年发展,高效液相色谱在检测环境中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检测方法,而且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检测范围较广,它可以对大气、水体、土壤污染进行综合性的分析,而且还可以对药物残留以及杀虫剂等污染物质进行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针对土壤污染隐藏性和潜伏性等特点进行全面分析,帮助检测人员高效快速的完成土壤污染检测。但是高效液相色谱法也有缺点,那就是其分析成本较高、液相色谱仪价格较高,日常维修费用高,所以说要想完善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就必须克服这几项缺点。

全球化工设备网(http://www.chemsb.com )友情提醒,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全球化工设备网!违者必究.

标签:环保领域创新能力建设

分享到:
免责声明:1、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或者作者自行发布,本网发布文章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给访问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同时本网亦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出适当处理!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