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生态退化、环境污染与资源耗竭问题日益凸显。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之路,是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
生态资产科学定价是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的基础。生态系统服务(环境要素)在经济活动中的低价与无价是生态系统退化的根本原因。因此,生态资产的科学定价是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的关键。从Robert Constanza等1997年在《Nature》发表《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自然资本》以来,学界开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基础前沿研究,研究方式和成果已经付诸实践,如1989埃克森石油公司瓦尔迪兹油轮泄露的环境诉讼与赔偿。国内诸多科研院所对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海洋、野生动物等生态系统进行价值评估,积累了大量基础研究成果。但是,基于基础科研获得的生态系统价值如何转化为实现资源配置的价格,需要相关政策制度的科学引领。
资源有偿使用与生态补偿制度为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提供制度引领。加快生态文明制度的建设、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等政策制度的制定与实施,为生态服务价值走向价格化提供了制度导向和内在激励。通过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贫困地区生态补偿、公益林补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等间接补偿、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直接补偿、环保诉讼赔偿等多种方式,促进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体现。例如,新安江上下游安徽黄山与下游浙江省淳安县的水权交易,推进了上游生态保护,确保了下游水源水质。
实施企业环境会计与审计是推进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的重要路径。坚持在制度引领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企业主体作用,实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与环境审计,是实施生态补偿的重要微观路径。从国家层面的绿色GDP核算到区域自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都为绿色发展提供宏观的信息支撑、监测预警和决策支持。专项污染治理项目的环境审计、2015年在兰州试点的政府环境审计,有效推动了环境投入的绩效。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和企业上市环境审核是绿色发展的重要实践与探索。环境会计及审计通过将企业的环境活动及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进行计量与确认,将环境损益纳入企业的成本收益分析,进而影响企业决策,是引导企业绿色生产方式的根本路径。日本富士通、理光等公司的环境会计,对促进企业提高环境绩效、保护与修复环境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引领环境会计在日本的推广。我国企业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的逐步完善将成为推进经济与环境双赢的有效途径。
环境规制与地方经济转型兼容是推进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的重要保障。“大气十条”、“水十条”和即将推出的“土十条”等生态环境治理行动方案,排污许可证制度、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等制度试点推行,将促进重点环境领域治理和环境管理绩效的提高。环境规制对催生环保产业、推动产业升级起到直接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进一步收窄了企业的盈利空间。加强环境规制与产业升级、社会治理、企业转型等政策的激励相容是推进环保规制落地的重要保障。排污许可证制度作为点源污染控制的核心制度,在施加给企业限排额度的同时,可探索已有排污权通过市场交易实现有偿转让,提升企业治污减排的积极性推进制度的实行。如浙江省嘉兴市开展的排污权租赁及抵押贷款制度,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垂直管理是为了解决促进落实地方环保责任、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统筹跨区域和流域管理等问题,而此项制度如何与地方6.5%经济增长率底线相协调是确保实施效果的重要问题。
张翼飞,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全球气候变化与绿色经贸研究中心主任;王立彦,北京大学会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标签:经济发展 环境改善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