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核恐怖威胁日趋严峻的国际大背景下,全球核安全峰会应运而生,加强核安保,确保核材料核设施安全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今年第四届核安全峰会在华盛顿召开前夕,核安保示范中心在北京房山区建成。3月16日,核安保示范中心展示活动媒体通气会上,就我国核安保发展现状等相关话题,国家原子能机构新闻发言人、秘书长刘永德回答了记者们的提问。
记者:目前我国的核安保工作的现状如何,整体处于什么水平?
刘永德:我国作为目前在建核电规模全球第一的国家,对核安保工作非常重视。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作为核工业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我国核材料管制工作,不断加强国家核安保能力建设。从中国核工业诞生之日起,就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直到目前仍保持着“一件不丢一克不少”的良好记录。
近五年来,我国核安保工作成绩斐然。核安保能力持续提升,严格按照国际最新标准开展新建核设施的核安保系统建设,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原有核设施的核安保系统改造,大幅提升了核安保技术水平和防范能力。核安保法规体系逐步完善,起草《核安保条例》草案并上报国务院审议,发布《核材料衡算与控制视察导则》《核材料和核设施实物保护》《核材料管制视察管理办法》《核材料管制报告管理办法》等一批核安保导则和技术规范,有力推进了我国核安保工作的法制化进程。核安保监管工作步入了机制化、规范化轨道,国家原子能机构设置了核安保管理部门,成立了国家核安保技术中心,开展了核安保技术研发工作;强化核安保的日常监督管理,严格实施核设施设计基准威胁和核安保系统设计方案的审查,定期开展各类核安保监督检查,扎实推进核安保工作的机制化。
就我国核安保的能力、水平来看,自2010年以来,我们抓住全球核安全峰会召开的契机,特别是上一届峰会习近平主席提出“理性、协调、并进”新的核安全观作为核安保工作开展的整体思路,我国核安保整体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截至目前为止,我们参加了《核材料实物保护公约》、《反核恐怖公约》等所有与核安保有关的国际条约和核公约。可以这么讲,我国核安保的实践是与国际接轨的、核安保水平是国际一流的,保障了核能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记者:近年来,中美两国在核安保领域展开了哪些具体合作,取得了哪些成果?
刘永德:中美两国都是核大国。1985年,中美双方签署了《中美和平利用核能协定》,在核能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核安保领域的合作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核安保示范中心提前一年建成,这可以说是中美双方在核安保领域内合作的重要事件,也是核安全峰会的重要成果。第二,高浓铀低浓化是全球在核安保领域内的一个重要课题,国防科工局始终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中美双方开展了微堆低浓化改造方面的合作。去年3月,完成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微堆低浓化的改造任务。同时,中国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美国合作,在中国出口加纳的微堆上开展低浓化改造,去年12月,签署了相关合同。第三,双方在放射源领域加强了合作,完成了近800枚废旧放射源的收取工作,对31家单位的放射源进行了清理改造。第四,双方在海关辐射探测方面展开了一系列合作,2012年建成了中国海关防辐射探测培训中心。
总的来说,核安保示范中心是中美在核安保领域内合作的重大成果,同时也是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体现,彰显了我国不断增强自身核安保能力的决心。
记者:当前,全球核电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我国核电的发展备受瞩目。那么,该中心的建立,或者说核安保工作的加强,对推动我国乃至亚太地区核电产业的发展具有哪些积极作用?
刘永德:核电是清洁能源,对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发展核电需要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国际上称为三个S和一个W,即:Security(核安保)、Safety(核安全)、Safeguards(核保障)、Waste(核废料处理)。核安保问题就是其中之一。该中心的建立有效提升了我国核安保的水平,这是我国发展核电的前提条件之一。同时,该中心将建设成为亚太地区乃至世界核安保的交流与培训中心,我们会积极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相应的人员培训和技术培训。这样可以打消国际社会对这些国家发展核电的疑虑,对助力我国核电“走出去”起到积极作用。
标签: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