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全球化工设备网 > 资讯 > 市场评述 > 正文

煤化工“大马拉小车”是如何形成的?

作者: 2016年04月13日 来源:互联网 浏览量:
字号:T | T
我国现代煤化工项目的日子普遍不好过。个中原委除了国际原油持续暴跌导致产品价格疲软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一些项目存在的“大马拉小车”现象,致使产品成本高企,企业因此陷入亏损泥团。

我国现代煤化工项目的日子普遍不好过。个中原委除了国际原油持续暴跌导致产品价格疲软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一些项目存在的“大马拉小车”现象,致使产品成本高企,企业因此陷入亏损泥团。

所谓煤化工“大马拉小车”现象,是指一些煤化工项目规划建设的产能规模很大,基础配套设备按规划已先期建设好,但实际建成投产的主体工程和形成的产能偏小,导致项目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生产成本过高,项目投产即亏。

比如某煤制气项目规划的产能是55亿立方米,按照分期建设的设计方案,该项目拟分4期建设,每期建设规模为13.3亿立方米。由于资金不足等多方面的原因,项目开工建设6年多来,截至目前主体装置仅建成了一期工程13.3亿立方米的规模。又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期的产能也只释放了60%左右。而项目前期投入的征地、动力系统等辅助设施按照全部55亿立方米的规模来建设。如此一来,就形成了眼下“大马拉小车”的现状。

据笔者观察,现代煤化工领域上项目“大马拉小车”的现象较为普遍,损失很大。主要原因大致有3个方面。

第一,片面追求项目规模。在一些企业看来,项目越大效益越好。于是乎,盲目追求所谓“规模效益”的现象就变得十分普遍。比如煤制气项目,不少企业对20亿、40亿立方米的规模已看不上眼,动辙以60亿、80亿甚至120亿立方米规模为标准。煤制油项目也从16万吨发展到数百万吨级。其它工艺路径的煤化工项目大都如此。

在一些人看来,似乎项目的规模足够大,才能产生规模效益。而现实往往并非如此。现代煤化工项目越大,建设过程就越复杂,建设周期越长,财务成本就越高,不可控风险自然也越大;而项目小一些,则相对简单,建设周期短,投资成本低,成本易于控制。现实的案例也印证了这一点:一家煤化工企业的16万吨煤制油项目,虽然规模不大,但在去年油价低迷的市场环境下还盈利了4000多万元;而百万吨级的煤制油项目,不仅没有盈利,还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亏损。如此看来,现代煤化工不宜片面追求规模效益,切莫以规模大小论英雄。

第二,分期建设理念误导。业界一些企业上马现代煤化工项目通常的看法和做法是,设计规模要一步到位,基础设施要提前建成,建设过程可分期实施。比如煤制气项目,通常以40亿、60、80亿立方米/年规模为标配,一次设计到位,分三期或四期建成,每期规模分配为13.3亿立方米或20亿立方米。

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项目征地、动力装置、配套管网及诸多辅助设施均按设计规模一次性建设到位,以适应主体装置后续建设的需要。但限于资金等因素,主体装置一般须分期实施。虽然从道理上讲,这种设想是科学的,但问题是,由于项目过于庞大,后期建设的未知因素太多,主体装置全部建成的周期会很长,这样势必在项目全部建成之前,企业投资成本会大幅增加,投资风险难以控制。

事实上,我国先期建设的几家煤制气企业,在历经六七年之后,开展分期建设的项目迄今为止没有一家全部建成,企业效益可想而知。反倒是个别看似规模很小的项目,由于一步建设到位,效益要明显好于分期建设的大项目。

第三,上项目未量力而行。现实案例表明,一些煤化工项目弄成“大马拉小车”窘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建设资金跟不上,导致后续的项目无法按计划实施。比如,虽然项目规划分多期建设,但由于个别企业在资金不到位、资金筹集不能保证的情况下盲目上马,结果项目虽勉强建成了一期工程,但终因资金短缺,后面的工程无法继续实施。

其实,上项目、尤其是上马现代煤化工这样资金密集型的项目,企业很难完全靠自有资金建设,必须依靠金融机构贷款的方式筹集,而贷款的前提条件是资金必须到位。但现实中不少企业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就开始建项目,并由此造成融资困难。因此,搞现代煤化工项目一定要坚持“看菜下饭”。否则,项目极易陷入“大马拉小车”的泥沼而不能自拔。

全球化工设备网(http://www.chemsb.com )友情提醒,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全球化工设备网!违者必究.

标签:煤化工

分享到:
免责声明:1、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或者作者自行发布,本网发布文章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给访问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同时本网亦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出适当处理!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