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中国航天科工三院35所了解到,一款蛇形机器人可“下海”为海底油气管道做检测,并已在通过国内海上油田的实际检测,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蛇形机器人名为海底管道漏磁内检测器,可在管道内部穿梭,利用油气压力穿行,通过高精度漏磁检测技术,可以捕获并存储管道内外壁的腐蚀、缺陷信息,对缺陷点的准确识别、精确定位。
研发人员介绍,依靠大容量数据采集、匹配处理技术,可在短时间获取数据,为管道出具一份数据全面的“体检报告”。此前,国内并没有此类产品,中国海底油气管道检测服务被国外高度垄断,存在价格高、报告数据不全面等问题,还存在能源信息隐患,“35所的该款应用于8英寸管道的蛇形机器人则打破了国外垄断,从核心技术到产品实现,均为中国造”。
据悉,该蛇形机器人已完成验收,交付客户,年内即将在中国海上油田用于海底管道检测。同期,用于10、12、14英寸管道的机器人正在研发中。
据35所该项目负责人郑莉介绍,海底油气管道工况较陆地管道复杂程度更高,这款攻克海底管道检测的机器人也可应用于陆地管道检测,市场广阔。
35所产业发展部宋玉彬主任透露,“十三五”期间将形成完整的油气管道检测服务产业。目前,强磁定位标记器、清管器跟踪定位系统已经研发并配套生产,针对复杂变形管道的检测机器人正在研发中,同期研发的还有智能油井套管电磁无损检测器,一到两年时间内将完成管道检测产业链核心装备闭环。将通过整合外部资源、商业模式创新,建成中国领先的油气管道检测服务机构。
标签:新型蛇形机器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