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全球化工设备网 > 资讯 > 市场评述 > 正文

五人评:从则西事件看PPP运动的缺陷

作者: 2016年05月04日 来源:互联网 浏览量:
字号:T | T
近日,财税大观发布一篇题为“则西之死的反思,谁该贡上那颗该杀的人头?”的文章,引发了业内关于PPP的思考。以下为四位业内资深人士的评论:   E20研究院执行院长、E20环境平台高级合伙人薛涛:

  近日,财税大观发布一篇题为“则西之死的反思,谁该贡上那颗该杀的人头?”的文章,引发了业内关于PPP的思考。以下为四位业内资深人士的评论:

  E20研究院执行院长、E20环境平台高级合伙人薛涛:

  记者杜涛很及时的把“则西百度”事件话题延伸到了PPP。今天正啃着《PPP革命》这本书,不时扫下朋友圈,疑惑多多暴漏理论修养不足不由的呼唤下教父来解答下这些疑问。

  1、公共服务和私营业务之间的界限其实很容易模糊,比如百度搜索已经几乎具备了公共产品的特质---不可或缺(因为党不让谷歌来)、被广泛使用、大量沉默成本、用户成本相对较低(看似免费,服务失败(则西案也算一种)时则损失可以巨大)、涉及服务网络。当非公共产品公共化(移动互联加剧了这个过程)政府的责任该如何体现?

  2、医院这类公共产品已经在第一期市场化中千疮百孔,PPP2.0时代又会发生什么?其他领域在社会资本直接面对用户特许经营的模式下,比如养老啥的,未来又会发生神马?另外这也说明一定要把特许经营和政府购买型PPP分开的必要性啊,前者更易监管不到位危害百姓。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建设管理系教授、著名PPP和项目管理专家王守清:

  不管特许经营还是政府购买服务,必须:1)政府监管;2)公众监管;3)第三方(专业机构)监管;媒体监管。不符合要求,使用者和政府拒绝支付,施以重罚,列入黑名单…

  另补:

  昨天在某PPP微信群中,结合则西事件讨论非常热烈,发改委、财政部、保监会、亚开行、国咨、律师、记者等各路PPP大咖积极参与,E20给整理成文。

  之后又就PPP目前推广问题,特别是过热和变形问题,热烈研讨。我的发言更多,但上文已经刊出,关系不那么密切。下面文字和截屏补上我的主要发言,供参考(个别文字有微调)。

  现在可怕的是有的地方上级政府对下级的考核指标有PPP数量。有地方官员说:财政承受力评估不做假就做不了几个PPP项目。其实不是各部委PPP文件不对(当然有协调不足的问题),主要是地方政府把PPP玩坏了。地方政府用的“政府采购”不少是偷换概念,与中央部委说的规范PPP中的政府采购/政府购买服务也差距太远。

  现在对PPP,宣传要降温,考核地方不应考核PPP数量和落地率,要严控10%财政承受力。要加强政府债务管理,PPP是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的产物,但正在沦为政府融资变相举债工具,如果控制不好,后果比BT大和影响长。

  等一些PPP项目出问题后,大家就开始吊打PPP了,全然忘了真正的干系责任人,就像BT项目出问题后(如造价比传统模式高太多、地方政府寅吃卯粮形成20万亿地方债、政府无力回购后违约等),中央2012年463号文封杀BT,似乎是BT的错了!

  目前不少中央部委政策出问题,是有的地方政府乱来,有的咨询/律师又把控不住(不听话拿不到项目和咨询费),专家还到处误导政府官员和投资者。PPP出问题,不少PPP的错,是做PPP的人和相应制度的问题。

  我曾经提过的“构建中国PPP法律和制度体系”一文中的四大原则,基本上没有实现(但中央文件有提),但应该大家都已明白该努力了,任重道远。在国内,学术界很难也不敢影响政府,只能靠群内官员、咨询和律师。

全球化工设备网(http://www.chemsb.com )友情提醒,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全球化工设备网!违者必究.

标签:PPP

分享到:
免责声明:1、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或者作者自行发布,本网发布文章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给访问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同时本网亦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出适当处理!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