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以来,PPP模式再次被推广,一共经历了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是筹备探索阶段,2013年11月到2014年12月,主要是财政部和发改委各自为战,示范项目以存量项目包装为主。
(2)第二阶段是突破推广阶段。2015年1月到2015年5月,这是PPP最关键的一个突破阶段。PPP的政策首次从部委层面升级到中央层面,三部委联合发布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指导意见”,国务院常务会做出明确指示。更重要的是,发改委组织地方上报了第一批PPP项目库进行大规模推介,地方的热情被彻底点燃了,很多项目开始包装成PPP。
(3)第三阶段是加速签约的蜜月阶段。从2015年6月到2015年12月,在中央的顶层设计明确之后,地方掀起了一阵PPP热潮。第一,几个代表性的省市先后召开PPP签约大会进行集中推介、招标和签约,签约规模急剧攀升。第二,签约的好项目越来越多,一些经典项目产生了一定的示范效应,形成良性循环,加快了签约速度。第三,一些地方开始成立地方性的PPP引导基金,真金白银的刺激了PPP发展。总体来看,由于政策陆续突破,前期积累的好项目多,而且问题还未充分暴露,PPP各方还处于蜜月期,所以PPP经历了发展最快的一段时期。
(4)第四阶段是问题暴露之后的攻坚落地阶段。经过前期PPP模式的快速发展,PPP在落地过程中一些现实问题也逐步显现。第一,财政部和发改委之间的机构冲突。第二,招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的冲突,目前没有上位法的情况下,无法裁决。第三,地方政府信用缺失,把乱七八糟的项目都包装成PPP,社会资本参与意愿不高。第四,PPP项目质量不高,重融资而轻运营,大部分是走老路。随着这些问题的凸显,中央和地方在这个阶段都开始陆续出台一些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来克服PPP落地的瓶颈,提高PPP的项目质量。这段时间PPP签约的速度慢下来了,但逐步开始有一些项目开工建设,落地生根。
第一阶段:从2013年11月到2014年12月,筹备探索阶段
从2013年11月到2014年12月,这个阶段主要是财政部和发改委各自为战,各自进行一些基础定义、研究和准备工作,示范项目以存量项目包装为主。最早中央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但还没有明确提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概念。
1. 提出概念:明确模式定义。2014年5月,财政部成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工作领导小组。2014年9月财政部下发《财政部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76号文),这是部委级别首次专门就PPP模式发布的框架性指导意见。对PPP模式进行详细明确的界定,详述了PPP模式的重要意义,部署了PPP推广事宜。
2. 创造条件:地方投融资改革。2014年10月颁布的“43号文”,明确提出剥离城投公司的政府融资职能,提出“推广使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等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业投资和运营。”这实际上为地方投融资模式的转变和PPP模式的发展埋下了种子。
3. 走向实践:颁布指南,成立PPP中心,推出示范项目。2014年11月和12月,财政部和发改委分别颁布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和《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从项目操作流程、创新金融支持等多层次多角度指导PPP项目运作实施,标志着PPP正从理论走向实践。2014年12月,财政部成立PPP中心,着手PPP工作的政策研究、咨询培训、信息统计和国际交流等,并公布首批示范项目,共计30个,总投资规模约1800亿元。示范项目是由各省财政部门推荐,财政部组织专家评审选出的,涉及轨道交通、供水供暖、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多个方面,以存量项目为主,且多已投入运行。
表1 PPP纲领性文件
标签:
相关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