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仪表网 仪表产业】6月7日,北京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了《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为落实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北京市将因地制宜地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根据方案总目标,到2020年,北京市将基本实现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对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的全覆盖。
据介绍,《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的推出,对发展首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方案总体目标要求,到2020年,北京市将基本实现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对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的全覆盖,监测网络结构不断优化,建成天地一体、部门协同、信息共享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同时,监测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明显提升,信息资源应用能力不断增强,使生态环境监测能力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
根据方案,到2019年年底前,北京市将建立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共享平台,市环保局将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建立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协作管理机制,研究大气、水、土壤、生态等环境监测子网络建设需求和建设内容,统一监测标准规范,推动监测数据信息的整合、共享。
北京市环保局环境监测处副处长董险峰介绍,建立协作网络和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就是将分散在多个部门的环境监测工作统筹协调起来。董险峰说,这个平台建成后,原来由不同部门分别监测的,没有实现集中共享的环境数据将在平台上呈现,各部门可以相互参考、共同使用。
监测数据离不开监测站点的建设。根据方案,北京市将在大气、水、土壤、生态等方面进一步建设并完善站点网络,为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董险峰表示,在大气监测网络建设上,北京市正在扩充站点。预计今年年底前,站点数量将在原有35个的基础上增加近一倍,并全部投入试运行。他介绍,大气监测站点的扩充不仅是数量上增加了,功能上也更齐全,使得网络设置更为合理。具体来说,新建站点增加了之前没有的山区站,填补了山区监测的空白;在外环增加了关注大货车的交通站,从交通污染角度更清楚反映其对环境的影响;增设了污染源站,更好地掌握工业企业集中区域的环境状况。
在水环境监测上,方案提出要提高水环境监测能力,增加水质自动监测站点数量,完善手工监测与自动监测相结合的水环境监测网络。进一步完善区域考核和水环境补偿的跨界断面设置,监控市、区界断面水质变化。据介绍,未来,北京市将在主要流域,增加河流断面监测站点的建设。
方案中提出在2019年年底前,要建立国家和市级土壤环境例行监测网络,全面掌握土壤状况、污染空间分布和长期变化趋势。董险峰透露,目前,北京市正在布设土壤国控监测点位,下一步将按照土壤分类,在农田耕地、城市绿化带、采矿区、养殖区等设立市级的监控点位。
对于生态环境的监测,目前北京市站点相对较少,未来将在森林资源、物种多样化等方面增设更多站点,形成监测网络。
此外,方案还提出健全京津冀生态环境监测协同发展机制,推动建立统一的京津冀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质量管理体系,推进区域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共享,参与建立环境信息共享平台,积极建立京津冀生态环境预报预警平台,完善空气重污染预警会商和重点地区应急联动机制,共同应对大范围、长时期的空气重污染,同时,健全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监测与评价、水污染事故应急联动机制。
(原标题: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