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自贸协定生效半年 山东探路服务贸易合作
得益于生效半年多的中韩自贸协定(FTA),7月1日至3日在山东济南举行的第五届韩国商品博览会,吸引近300家韩国本土企业参加,成为举办五届以来韩国企业数量最多的一届展会。
济南市商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三天展会的交易额达到7.5亿元人民币,而意向成交额突破2亿美元。
而此次博览会,除了有山东省内的泰安、淄博等周边城市参加,还吸引了上海、广东、安徽等10个省市的采购商到会。
济南市商务局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这表明中韩双方企业都将更多的目光聚焦在了FTA上, FTA框架下,韩国和山东之间的金融、电子商务、经济合作等领域将会进一步扩大。
韩企借机扩大市场
中韩自贸区签署以来,中韩贸易并未出现一些人预期中的高增长。尽管如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6月17日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韩自贸协定对提振企业信心、促进中韩经贸双边往来发挥了积极作用。50%的企业表示协定生效后对韩出口有所增长或大幅度增长,有57%的企业反映咨询量或者订单数量有所增加或大幅度增加。
目前,中韩双方在去年12月20日和今年1月1日实现了两次降税。中方两次降税共涉及全部税目92%的产品,20%的产品实现了零关税。韩方两次降税涉及全部税目93%的产品,50%的产品实现了零关税。
韩国企业希望借助关税降低的契机,推动更多商品进入中国市场。
韩国饮料生产企业OKF的中国销售代表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FTA最大利好主要是关税的降低。此前,由于关税的影响,他们的饮料产品在华售价过高,消费者难以承受,因此只选择了有限的商品进入中国市场。在关税逐渐下降之后,他们准备推动更多的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韩国一家以农产品、肉类制品为主的食品企业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FTA协议签署之后,中国在农产品领域进一步开放,目前的确有一些商品关税在下降,公司正在寻找产品在中国的代理商。
此外,也有多家以农产品、化妆品为主要产品的韩国企业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希望借助FTA带来的机遇,成功进入中国市场,或者扩大已有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同时,这些企业希望能够通过山东,进入山西、河南等内地市场。
从山东方面来看, 2015年,山东对韩出口146亿美元,增长5.5%。金属制品、机电产品、纺织服装、皮革和玻璃制品、钢材等产品对韩出口进一步扩大,汽车零部件、小型家电、化工产品及部分消费品自韩国进口进一步增加。
不仅是进出口,山东与韩国间的双向投资也受益于中韩自贸协定。去年,山东省核准到韩国投资项目33个,核准境外投资1.7亿美元,同比增长了88.9%。实际吸收韩资达到20.7亿美元,增长35.1%。
服务贸易成新合作领域
在FTA框架下,在新领域和新业态方面寻求合作,成为韩国和山东探讨的主要议题。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副部长禹泰熙认为,FTA生效之后,中韩双方可以在金融、医疗等服务业领域加强合作。目前韩国和山东90%左右的合作还集中在制造业方面,而且以垂直分工模式为主,这种模式难以持续。
山东省副省长夏耕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山东和韩国双方产业互补性很强,目前主要考虑的是,如何将韩国和山东的市场更加便利地对接。此前在一些传统的产品中,双方互有所长,现在要在服务业合作上要扩大交流和合作,还要让跨境电商在韩国和山东的双边贸易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夏耕表示,在开展服务贸易方面,双方将在物流、电子商务、标准互认、医疗美容、时尚创意、影视文化等领域探讨合作项目。此外,双方将推动智能制造、生命科学、汽车产业、海洋技术、金融服务等新兴产业融合发展。
此前,中韩自贸协定授权威海与仁川在贸易、投资、产业、服务等领域探索先行试验项目,打造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在产业园方面则主要有中韩(烟台)产业园等载体。
其中,服务贸易的合作将主要由仁川-威海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承担,而中韩(烟台)产业园将重点发展生命科学、智能制造、汽车产业、海洋技术、服务业等。
按照要求,山东将依托威海与仁川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打造中韩贸易便捷门户和首选口岸,并加快中韩(烟台)产业园与新万金韩中产业园“两国双园”开发建设。
韩国京畿科学技术振兴院院长郭在源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指出,目前FTA的一大问题是生效时间仍不长,建议双方在合作时加强城市与城市之间、产业与技术之间的合作。
夏耕表示,山东与韩国的合作未来还将集中在让自贸区优惠政策真正惠及企业,双方共同推进通关便利化,推动双方企业参与“一带一路”与韩国“欧亚倡议”战略相衔接,为包括韩国在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创造国内一流的经营环境等方面。
标签: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