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是世界主要农产品出口国,南美第二大经济体。阿根廷对外出口三分之二与农业有关,农业创汇占外汇来源的一半左右。
曾经的大宗商品黄金期对阿根廷经济造成两方面影响:一是价格红利极大改善政府财政收支,为阿根廷顺利走出2001年金融危机并重拾增长创造了条件,同时农业出口带动进口和消费,使2003年至2009年经济平均增速超过8%;另一方面,出口繁荣导致本币升值压力加大,工业部门出口竞争力和对国民经济贡献度下降,经济对初级产品出口的依赖明显增强。
罗萨里奥,阿根廷第三大城市,农业出口产业核心区,以该市为中心画个半径300公里的圆,将覆盖阿根廷全国50%的农业产量。去年,阿根廷全国80.9%的大豆从这里出口。
罗萨里奥是阿根廷“大豆财富效应”的缩影。繁荣期民众收入和福利水平不断提升,贫困率大幅下降,地区经济在消费拉动下快速增长。与此同时风险也在累积,政府财政赤字不断攀升,房地产市场泡沫化严重,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加大,工业部门资本货物进口及水电运输成本不断攀升,生产率却因常年投资不足有所下降,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农业出口和消费。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外需持续下降,大宗商品价格自2011年以来步入下行通道,阿根廷出口收入锐减,经济由繁荣期转入下行调整期。
罗萨里奥谷物交易所首席研究员胡里奥·卡尔萨达对记者说:“我们的产量超过5300万吨,过去一年每吨大豆价格下降了近150美元,意味着出口收入比过去少了近80亿美元。”
农业出口收入锐减对国民经济引发连锁反应。国家财政收入难以为继,为维持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水平,政府通过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提振消费,同时开动央行印钞机补贴中央财政,导致赤字和通胀问题日益严峻,过去三年平均通胀水平都在30%左右。去年又逢大选,政治因素使得执政党扩大公共开支,政府财政赤字居高不下,通胀问题进一步恶化。
在此背景下,外资撤离,央行外汇储备跌破警戒线。政府为稳定储备和汇率,防止资本外逃,从2011年开始对进口和外汇进行管制。严格的管制措施对业已虚弱的工业部门造成严重打击。一方面,阿根廷工业生产用中间品和资本货物严重依赖进口,工业生产一度出现20个月连续下滑局面;另一方面,外汇管制导致汇率严重高估,工业部门竞争力被严重削弱。据统计,去年阿根廷工业部门的国际贸易逆差高达320亿美元。
罗萨里奥希奥尔希农用机械公司创立于1958年,其生产的播种机畅销南美多个国家。这个家族企业的继承人奥斯瓦尔多·希奥尔希坦言:“过去两年的日子确实不太好过。”
他对记者说,外部市场需求不足导致去年播种机出口量下降了30%。外汇和进口管制严重影响了企业生产性投资,政府高估汇率使得他的农机出口价格难以同巴西同类厂商竞争。
作为阿根廷工业支柱的汽车业也面临类似处境。汽车出口占阿根廷工业制造业出口的近80%,近一半出口邻国巴西。巴西经济衰退导致阿根廷汽车工业持续下滑,去年最为严重,产量同比减少12%,出口量减少了31.3%。汽车出口大幅减少让增长乏力的阿根廷经济雪上加霜。
对于当前阿根廷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阿根廷战略规划研究所所长豪尔赫·卡斯特罗用三个“过度集中”概括:经济地理过度集中,经济结构过度集中,出口对象过度集中。这导致在面对外部波动,如巴西经济下滑或中部产区遭遇大规模自然灾害等风险时容易出现大的经济波动。
(来源:全球五金网)标签: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