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配件网讯】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智能制造发展对策研究”重大软课题部长专题会上指出,我国智能制造在传感器、工业软件、工控系统,以及系统集成等方面存在“短板”。在接下来的发展规划中,要突破这些短板,系统推进智能制造工作。从我国现在的市场环境来看,传感器行业将有望形成千亿级的市场空间。
政策、市场双驱动 国产传感器市场前景广阔
在万物互联的时代,传感器是基础,在工业制造、智能汽车、通信电子和消费电子等多个领域被广泛应用。但是,目前国内尚无一套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传感器设计软件,可靠性远低于国外同类产品。国产传感器仍以中低端为主,缺乏核心技术和基础能力,中高档传感器产品几乎100%从国外进口,90%芯片依赖国外。但如今大热的在智能制造领域中,应用到的正是被国外长期垄断的高端、新型传感器。
在业内不少人看来,国产传感器的发展还需要政策的带动,同时,企业本身也要加大研发力度,寻求与国外优秀企业的合作,学习其先进技术,强化自身研发能力。同时,利用联合优势,可以与国内企业共同开发,占领更大的市场。
早在2013年,工信部就发布了《加快推进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要求到2025年,我国传感器高端产品和服务市场占有率提高到50%以上。另外,从从《<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新型工业传感器在2020年的近期目标是,将智能型光电传感器、智能型接近传感器、中低档视觉传感器、MEMS传感器及芯片、光纤传感器的市场占有率提高到20%。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在传感器行业的政策并不少,那国产传感器企业下一步要怎么走呢?
我们知道,高端工业传感器的性能要求相当苛刻,在精度上有相当高的要求。我国虽然在这方面与国外还存在差距,但应该知道,国外高端传感器厂商也并不多,尤其在各个细分市场,还没有形成大规模应用。在尚未成熟的细分市场,我国企业机会更多,不妨提前布局。
未来,在信息化时代的影响下,传感器市场必将壮大。相信随着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驱动,我国传感器企业一定能突出重围,打破国外产品垄断局面,实现中国制造。
(责任编辑:云海)
标签: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