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全球化工设备网 > 资讯 > 市场评述 > 正文

年内“两材”将完成重组业界期待整合效果

作者: 2016年09月08日 来源:互联网 浏览量:
字号:T | T
随着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新集团)的正式揭牌,这家资产超过5500亿元,全球建材行业的巨无霸企业横空出世。新集团董事长宋志平表示,两材重组是大势所趋、水到渠成,重组后的中国建材集团将致力于做强做优做大,成

    随着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新集团)的正式揭牌,这家资产超过5500亿元,全球建材行业的巨无霸企业横空出世。新集团董事长宋志平表示,两材重组是大势所趋、水到渠成,重组后的中国建材集团将致力于做强做优做大,成为一条腾飞的巨龙。
  集团旗下的中材股份董事会主席在8月30日的中期业绩会上透露,中材集团年底会与中国建材集团完成重组,两年内会对各个产业平台进行调整。
  对于产业平台的调整,业界给出了很高期望。但有专家忧虑,两材合并的效果还有待观察,重组后没有深度整合,只是简单叠加,很可能出现只大不强的结果。
  重组大势所趋
  中国建材与中国中材重组能成为现实,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新集团董事长宋志平用大势所趋来形容“两材”重组。他表示,国务院领导、国资委领导一直非常关心两个集团的发展。2014、2015年,国务委员王勇先后对两集团进行深入调研,提出两集团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希望和要求。国资委书记张毅、主任肖亚庆十分重视两材重组,副主任张喜武、刘强亲自组织安排,改革局和干部二局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两集团的主要负责人进行了多次沟通交流,形成了两材合并的基本方案,在此过程中,重组得到了两集团广大干部员工的全力支持和拥护。
  宋志平表示,未来新集团转型发展的思路是“一体两翼”。“一体”是结构调整,即沿着“三条曲线”的创新思路,优化布局结构,加快转型升级。第一曲线是做好水泥、玻璃等基础原材料产业的结构调整,不断提质增效。第二曲线是大力发展新型建材、新型房屋、新能源材料“三新”产业,快速提升盈利水平。第三曲线是积极推进高端技术服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两翼”,其一是创新发展,其二是国际化。
  新集团将以建材产业为基础,大力发展新材料,向跨国综合材料商迈进。最大限度地整合优势资源和创新成果,集中力量完成国家级基础原材料和新材料重大科学技术项目,重点突破一批制约行业、企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性基础性技术,有效推动行业技术创新、装备创新、信息化创新、生产服务创新、标准创新,引领产业结构调整。新集团将全力打造材料行业“中央研究院”,着力建设大数据库和云计算中心,建设技术孵化、试验、应用的开放性创新平台,实现从研发、发包到鉴定、检测、销售以及资金提供的一站式服务,真正成为我国材料行业的“创新工场”。
  年底将完成重组
  对于此次重组的时间表和业务平台的整合,中材股份董事会主席在8月30日的中期业绩会上透露,母公司(中材集团)年底会与中国建材集团完成重组,两年内会对各个产业平台进行调整,相信重组有利集中两家公司的研发设计资源,提高创新能力,希望打造世界一流产业投资平台。
  水泥产业是“两材”产业平台中最重要的一个,也是目前加强行业供给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最为迫切的一个。水泥行业需要重组后的新集团发挥领袖企业作用,勇作水泥行业供给侧改革的排头兵,引领水泥行业供给侧改革迈向深入。
  宋志平表示,新集团将关注两方面工作:
  一方面,将加快水泥行业去产能步伐,带头淘汰32.5标号水泥、带头限制新建新增、带头执行错峰生产、带头联合重组、带头加强区域协调。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新集团将关闭2500t/d以下生产线、淘汰32.5标号水泥,加快行业去产能的步伐。
  另一方面,新集团将加快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加高端产品供给,在去产能的基础上推动水泥、混凝土等产品向高端发展,实现水泥产品的“高标号化、特种化、商混化、制品化”发展,提高产业和产品的附加值,满足产业结构调整需求。
  深度整合效果存疑
  两材集团战略合并与重组在缩减央企数量这一大背景之外,存在着一定的合理性,这主要体现在两材合并之后带来的战略优势。但有专家表示忧虑,两材合并的效果还有待观察,重组后如果没有深度整合,只是简单叠加,很可能出现只大不强的结果。
  作为国内第一大和第二大建材集团,两者在水泥、玻璃纤维等多个业务板块具有重合之处,通过跨集团的业务重组可以有效减少恶性竞争,实现强强联合。在国资委层面推动的央企合并重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利用行政力量将去产能、去库存的目标尽快实现,没必要通过竞争手段在市场上拼个你死我活,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
  两材集团除了高度重合的水泥产业外,在新型建材、建材装备、建筑节能等领域各具优势。两材合并后,能够在建材领域形成从技术研发、工程设计施工、装备制造到多种建筑材料供应的完整产业链布局。在面对未来“一带一路”战略所带来的基础设施建设机遇时,可以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从而确立中国企业在面对这一领域对手时的竞争优势。
  但中天华溥首席管理咨询专家张宏波表示,两材合并的效果还有待观察。
  首先两材涉及业务都处于竞争性领域,而在这些领域中,中国在全球都处于领先地位,占有全球大多数产能,因此两材的合并对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几乎很难产生影响,这与两桶油合并给人们带来的期待不可同日而语。
  其次,在两材业务领域重合度最高的水泥业务板块,两家合并产能只占全国总产能的22%,难以在国内市场发挥一言九鼎的作用,即便在去产能的背景下,也很难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再其次,在战略协同领域,两材在产业链上的布局并不明显,换句话说,两材业务的上下游很难产生明显的战略协同效果,也难以提升对产业链的控制能力。鉴于此种情况,两材的合并可能出现只大不强的结果,能否实现当初又大又强的愿景有待观察。

(来源:互联网) 
全球化工设备网(http://www.chemsb.com )友情提醒,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全球化工设备网!违者必究.

标签:两材重组

分享到:
免责声明:1、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或者作者自行发布,本网发布文章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给访问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同时本网亦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出适当处理!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