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泥行业前十大水泥熟料生产企业的产能集中度仅为54%,重组空间巨大。图为冀中能源股份水泥厂外景。 (资料图片)
由于新增产能不断释放,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矛盾愈加突出,企业亏损面不断加大,恶性竞争时有发生。推动兼并重组是改变目前我国水泥市场恶性竞争、无序竞争的最有效方式。水泥企业的并购重组将使得市场竞争格局发生明显改变,有助于提高区域主导企业市场控制能力和加强区域市场的协调,为行业效益的企稳回升创造条件。我国水泥行业前十大水泥熟料生产企业的产能集中度仅为54%,重组空间巨大。
今年,伴随着国际水泥巨头拉法基豪瑞集团的全球合并,中国水泥的产业重组正在以超乎市场想象的速度向前推进:中国建材与中国中材的重组、金隅与冀东的整合、华新水泥对拉法基瑞安水泥的整合已成为近期行业重组的大戏。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处长刘明表示,我相信这或许只是序幕,我更期待真正的高潮早些到来。
工信部:有序推进联合重组
今年3月份开始,水泥产量扭转下降局面,水泥行业开始出现了一些好转的苗头。前7月的数据说明,水泥行业整体经济效益已经从谷底企稳回升。
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巡视员吕桂新表示,尽管当前水泥行业形势出现了一些好转,但地区间差异较大,市场需求增长严重不足,产能严重过剩的矛盾没有根本缓解,产业结构性矛盾仍然非常突出。加之市场环境不够完善、市场竞争秩序混乱等不利因素影响,水泥行业形势仍十分严峻,对此我们要有清醒认识,绝不能盲目乐观。
针对近年来水泥行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国务院先后于2009年印发了关于抑制产能过剩的国发【2009】38号、2013年印发了关于化解产能过剩的国发【2013】41号两个重要文件,都把水泥行业列为重点。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34号文件又专门印发《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个文件虽然是面向整个建材行业,但真正重点仍然是产能严重过剩的水泥行业。
根据《指导意见》,今后3~5年,水泥行业将抓住产能过剩、结构扭曲、无序竞争等关键问题,在供给侧截长补短、压减过剩产能,有序推进联合重组,改善企业发展环境,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扩大新型、绿色水泥生产和应用,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优化产业布局和组织结构,有效提高水泥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吕桂新指出,当前《指导意见》已发,大计方针政策措施已定,下一步就需要全行业在认真学习领会的基础上,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知行合一,增强大局意识、看齐意识和自律意识,落实好各项政策。我们相信,只要认真贯彻好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特别是在化解过剩产能上下真功夫,攻艰克难,齐抓共管,务求实效,中国的水泥工业一定能在“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开好局、起好步,为整个建材工业实现提质增效和健康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发改委:整合只是序幕
“中国水泥的产业重组正在以超乎市场想象的速度向前推进,中国建材与中国中材的重组、金隅与冀东的整合、华新水泥对拉法基瑞安水泥的整合已成为近期行业重组的大戏。”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处长刘明表示,“我相信这或许只是序幕”。
目前,水泥工业的发展需要破解产能过剩、资源环境约束、市场集中度低等重大难题。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由政府主导的以投资拉动为基础、创新驱动为主导、经济效益为归宿的增长方式的供给侧改革将全面进行。通过去产能有效化解产能严重过剩,通过加快推进企业兼并重组使行业效益企稳回升。水泥企业重组和市场整合已经成为破解行业当前困局和引领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课题与重要步骤。市场整合、创新发展将成为中国水泥工业的前进动力。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并积极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推进联合重组,支持优势企业搭建产能整合平台,利用市场化手段推进联合重组,整合产权或经营权,优化产能布局,提高生产集中度;并结合联合重组、技术改造,优化生产要素配置,主动压减竞争乏力的过剩产能。要求前10家企业的生产集中度达到60%左右。
中国水泥企业应抓住这一契机,充分分析国际国内市场走向,做好正确研判,借鉴发达国家产能过剩时期的整合经验,通过股权转让、相互持股、委托经营等多种方式,加快企业兼并重组的同时,注重对区域市场进行合理划分,努力做好区域市场的建设与协调发展,开展行业自律,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形成价格稳定和供需平衡的市场环境。
水泥协会:兼并重组探寻新模式
中国水泥协会会长乔龙德表示,兼并重组与市场整合是当今水泥界时代性的命题,是世界水泥工业发展进程中不可逾越的现实问题,也是中国水泥工业发展道路上必经的而且已经到了急需推进的一件大事。他说,“水泥企业之间重组和市场整合、国际产能合作,已经成为中国水泥乃至世界水泥发展进程中的新模式、新挑战、新路径。”
乔龙德认为,做好兼并重组还必须有政策开路,创新兼并与整合的模式。从需要看,兼并重组、市场整合已经非常紧迫;但从现实情况看,体制不一,隶属关系和归属关系不一,企业规模与水平不一,市场占有与竞争实力不一,情况异常复杂,必须有一套政策和机制,把认识转换成可操作的政策规定。他指出,要做好顶层设计,可以是企业间重组,可以是交叉参股,也可以是资产置换,各种类型不拘一格。当然更关键的是要得到政府部门的认可与鼎立支持,由大企业带头。
对于具体路径,乔龙德表示,首先要把应该淘汰的落后产能剥离出兼并重组阵营,被重组与兼并的首先是在保存下来的企业之间进行。其次对兼并企业在资金补贴、贷款税率方面要有优惠政策,对被兼并的企业在人员安置、资产合理作价包括事后转型方面要有基本保障。再次要发挥各级协会和大企业的协调、带头作用,可按地域也可打破地域做出兼并重组的计划,每年推进一批。最后,要有清晰的导向原则,这就是坚持市场为导向和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原则,同时做到市场和政府无形和有形的两手并举;坚持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统一,不分国内国外企业原则,也不分已有的产能整合和“走出去”在国外新建新增产能的整合;坚持大企业带头,谁出资谁受益的原则;对保存企业生产能力有最低规模、有最低限制的原则,这样促使部分企业主动退出市场和主动向大企业靠拢。
乔龙德认为,只有靠创新,只有靠改革,才能突破目前兼并重组的瓶颈。中国建材联合会、中国水泥协会已经将这项关系行业发展的重大事业列入“十三五”规划,也已经作为行业近几年重点突破的攻坚目标,在政府部门支持下,在大企业的配合下,致力推进加快兼并与市场整合的步伐,把兼并重组推向一个新阶段。
中国建材集团:尽快解决恶性竞争
刚刚由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中材集团有限公司重组成立的中国建材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的水泥生产商和水泥技术综合服务商,拥有水泥产能5.5亿吨。该集团董事长宋志平表示,我们必须统一思想,积极行动,着手尽快解决行业恶性竞争造成的后果。他指出,“中国建材集团将在行业中做市场协调的带动者,带头禁止新建、带头淘汰落后、带头联合重组、带头错峰生产、带头协调市场。”
宋志平认为,中国水泥工业对全球水泥工业、对中国经济发展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取得了令人自豪的成绩,但也要看到发展中仍然存在产能严重过剩、水泥产品结构严重不合理、市场竞争理念狭隘等不少问题。
宋志平坦言,水泥行业规则尚未健全,企业自律缺失,行业低价式竞争此起彼伏。中国水泥行业2014年销量24.8亿吨,2015年销量23.5亿吨,今年销量将回升到24亿吨以上,市场容量变化不大,但价格却一落千丈。2014年全国水泥行业实现利润七八百亿元,但今年要达到300亿元可能都有难度。这都是行业恶性竞争造成的后果,因此我们必须正视问题,统一思想,积极行动,着手尽快解决。
宋志平表示,中国建材集团所属水泥企业将坚决支持稳定市场、结构调整的行为,推动中国水泥行业的技术进步、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中国水泥事业、为国际水泥行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金隅、冀东:重组进展顺利
今年4月初正式启动的金隅与冀东的整合,率先走出了大集团间整合重组的一步。该整合不仅是市场的整合,还包括两个集团间产业、产权的深度整合,成为业界范例。
该重组分为两部分,并同步推进实施:一是股权重组,即金隅股份以现金认购冀东集团新增注册资本,成为冀东集团的控股股东。二是资产重组,即冀东水泥通过非公开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金隅股份旗下水泥、混凝土等相关业务资产,同时募集资金购买上述资产的其他股东股权和冀东集团所属混凝土、骨料等业务资产。
唐山冀东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于九洲表示,目前,重组进展顺利,待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后即可实施。
于九洲进一步表示,金隅、冀东的战略重组,跨出了行业整合的关键一步。重组完成之后,新的冀东水泥在京津冀区域产能占比将达到近60%,较之前大幅提升,将对京津冀区域的市场秩序规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生意义深远的影响。整合重组完成后,新的冀东水泥将积极推进京津冀水泥行业理性发展,充分发挥在市场整合、创新发展等方面的引领作用,积极推动行业自律、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于九洲认为,未来的水泥市场,整合是关键,大企业大有可为。在新常态的宏观经济背景下,未来的整体水泥需求将保持在2015年的需求水平。但北方的城镇化率会进一步提高,固定资产投资也有上升空间,一段时期内,北方水泥市场会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冀东水泥布局的华北、东北和西北人口较为密集的地区,整体经济水平仍然落后于长三角、珠三角及沿海发达地区,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总体看,只要做好市场的整合协调,大企业仍将有较大作为。下一步,公司将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机遇,进一步深耕细作市场,充分发挥金隅、冀东集中品牌的市场竞争优势、集中销售的团队优势,全力推动市场整合、自律。在公司其他布局区域,也将在政府和协会的推动下,积极与当地大企业集团开展市场合作和产能合作,全力推进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秩序,为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相关报道
台商:非常关注大陆水泥市场的变化
成立70年来的台泥集团,经历过中国台湾市场的多次起落,深耕大陆水泥市场多年。台泥集团董事长辜成允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非常关注大陆水泥市场的变化,以往台泥的并购多以独资为主,至少要求控股。未来,台泥将顺应水泥巨头重组的大潮,用资金的纽带,尝试强强联手的方式。
辜成允表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将是大势所趋。华南、西南是台泥的优势区域。台泥将本着积极主动、友好竞合的原则,寻找兼并重组的机会,用资金的纽带,与市场的主要企业共同经营、共同发展。
布局长远的台泥已经不满足于传统水泥市场的竞争,而开始向环保企业不断转型,一方面利用水泥窑消纳固体废弃物,另一方面寻找新的减碳方式。
今年7月,台泥(韶关)水泥有限公司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政府就水泥窑协同生活垃圾处理线项目正式签订合作协议。签约项目总投资金额为0.8亿元,拟利用台泥韶关新建的一条日产熟料6000吨水泥回转窑对曲江区生活垃圾进行处理,预计垃圾日处理量可达200吨以上,可有效实现变废为宝,将垃圾等杂物转化为水泥原料,同时又可减少因垃圾排放对社会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从而实现企业与政府的双赢。
类似水泥窑协同生活垃圾处理线项目,台泥在大陆已经有成功经验。今年5月30日,台泥安顺的项目,率先入选工信部评选的2016年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试点示范项目。
无论是工业垃圾还是生活垃圾,台泥均积累了丰富的处理经验,且拥有非常成熟的技术。据悉,台泥是台湾最大的生活垃圾处理者之一,每天处理全台湾约20%的生活垃圾。台泥期望将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的成功经验推广到大陆,并致力于与更多的地方政府联动,共同推动绿色循环经济的发展。
利用水泥窑消纳固体废弃物只是台泥环保转型的一条路经,台泥对于减碳方式的探索更为众多水泥企业提供了创新经验。
今年7月,台泥与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签署新阶段研发计划合约。台泥将投入超过新台币2500万元的研发经费与工研院合作,共同运用由工研院能源科技研发的微藻能源与固碳专利技术,扩建微藻养殖示范系统及研发中心,并在未来规划设置20公顷的大型户外微藻养殖场进行微藻固碳及高附加值应用。一年不仅预计为台泥贡献4800吨的减碳量,还可进一步投入高价虾红素原料生产,快速转入绿色循环经济市场。
台泥集团已将“环保不是成本,而是责任”的祖训演变为“环保更是商机”的理念。此次,辜成允更直率地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未来台泥将不再是一个纯粹的传统水泥企业,而将是一个全新的、服务于永续地球、永续发展的环保企业。”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