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省农业遥感信息中心主任范建忠看来,陕西省从1999年开始的退耕还林项目,“成果到底会怎么样,如何评估成为管理层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而此时,遥感监测技术给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科技手段。
近日走进陕西,更直观的去了解遥感对生态建设的助力与服务。
直观展示退耕还林成效
陕西是一个南北狭长的省份,虽然自然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强,但同时也是一个生态脆弱的省份。陕西省最北部是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交界处,毛乌素沙漠在环境恶劣情况下会朝南侵蚀,往南的黄土高原因其塬、梁、峁的地形特征,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
因此,陕西省退耕还林作为一项大工程实施到现在,成效到底如何?
“林业厅每年上报政府造林面积的数目加起来很大,但实际上森林面积并没有多少改变。” 范建忠解释说,由于管理体制等问题,由乡、县再到市省的层层上报汇总中,数据的客观性、准确性、人为干预性受到影响。
根据陕西省最新的卫星遥感监测数据以及气象监测数据表示,由于陕西省近几年的总体气候条件不利于植被生长,陕北地区植被覆盖度较2013年减少了6.7%。
遥感监测技术解决了监测和数据准确性的问题。
范建忠表示,遥感监测用技术手段解决实际的数据问题,在短时间内长期获取植被信息。速度快,成本小,客观真实。且作为第三方提供的数据,同时实现了体制和技术上的客观性,真实客观的展示了退耕还林所取得的成效。
守护沙漠绿洲红碱淖
红碱淖位于陕蒙交界的毛乌素沙漠上,是我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生态环境良好。但近年来,红碱淖水体不断萎缩,有专家警告,如果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未来的红碱淖将变成第二个罗布泊。
据介绍,红碱淖的湖水来源主要靠降水和上游河流的补给,自21世纪80年代以来,红碱淖地区的降水没有多少变化。
记者从遥感监测图上看到,红碱淖的两条来自内蒙的重要补给源的水体上游建了两个拦截坝,把水拦截到了内蒙境内,补给水源由充沛到断流。再加上当地高产农业开发区抽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湖泊水下渗速度加快。红碱淖水体面积逐渐萎缩,对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范建忠说,运用遥感技术,陕西省对红碱淖近20年来的水体变化监测结果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2012年,红碱淖被列入全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项目。连续三年每年投入2亿元用于红碱淖的生态环境保护。
而最新的遥感监测数据显示,红碱淖水体2015年较2014年萎缩0.19%,首次控制在1%以内。
助力生态综合治理
“生态是一个综合的理念,把植被、水体、大气进行综合的评估,才能总结出生态的状况。”范建忠说。
据最新遥感监测结果显示,2016年陕西省气溶胶光学厚度均值与去年相比下降了7.5%,高污染范围大大缩小,空气质量有较大提升。
陕西省气象局副局长薛春芳表示,从目前气象服务逐渐多样化的趋势来看,遥感技术的职能扩展与转变也必然同期进行。
据了解,陕西省卫星遥感业务“天眼计划”实施方案中,将形成“两级业务、三级服务”的发展构架,开展生态环境遥感本底调查和动态监测、环境灾害遥感监测、农业遥感技术研发和应用等项目,助力生态综合治理与发展。
标签:遥感监测技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