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全球化工设备网 > 资讯 > 市场评述 > 正文

环保行业研究之膜法水处理行业发展分析

作者: 2016年10月09日 来源: 浏览量:
字号:T | T
在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严重、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的大背景下,用水需求的持续增长使水资源供给面临严重供需矛盾。综合来看,以水处理为主要手段的水资源循环利用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途径。因此,在未来较长时间内,

在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严重、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的大背景下,用水需求的持续增长使水资源供给面临严重供需矛盾。综合来看,以水处理为主要手段的水资源循环利用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途径。因此,在未来较长时间内,水处理行业将保持刚性需要属性,同时维持高关注度和高景气度。

从狭义上来讲,水处理一般指污水处理;从广义上看,水处理可以外延至给水处理、水务运营、污泥处理、中水回用、膜法水处理、海水淡化、黑臭水体治理、城市给排水规划、海绵城市等诸多概念。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居民环保意识增强,环保治理理念从“总量控制”向“质量控制”转变,我国水处理行业正在经历从“狭义水处理”向“广义水处理”的演进过程。

由于这种转变,市场的热点聚焦在“膜法水处理”、“海绵城市”、“污泥处理”和“黑臭水体治理”等专业化程度更高,更讲求治理效果的细分领域。本篇报告选取“膜法水处理”和“海绵城市”两个热点领域作为研究对象,对行业现状进行梳理。

由“狭义水处理”向“广义水处理”演进

膜法水处理相对于传统水处理方式具有能耗低、工艺简单、运行稳定和出水水质高等诸多优势,已经在很多领域获得推广应用。随着环保指导思想向“质量化”转变,污水排放指标趋严,预计膜法水处理行业仍将保持20%以上高速增长,年产值有望从2015年的850亿元,增长至“十三五”末的约2000亿元。

膜法水处理技术优势明显,应用领域广阔

膜是一种具有选择性分离功能的材料,形式可以是固态、液态或气态,存在于两流体之间或附着于支撑体或载体的微孔隙之上。膜分离技术是指以膜为分离介质,通过在膜两侧施加推动力(如浓度差,压力差或电位差),使原料侧组成成分选择性地通过,达到分离提纯作用的一种方法。

膜分离技术原理

膜法水资源化是膜分离技术的主要应用;膜法水资源化技术应用广泛

目前水处理是膜分离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约占其市场份额的85%,另外15%应用于工业生产及其他领域。与传统技术相比,膜法水处理具有诸多优势:膜分离过程中不发生相变,能耗较低;在常温下进行,不消耗热能;不需要投加其他物质,不带入二次污染物,节省原材料和化学药品;分离和浓缩同时进行,可回收有价值的物质;分离装臵简单,操作容易,运行稳定,易于实现自动化控制;可达到更优质的出水水质等。

从产业应用来看,一般可以从制造材质、膜形状和孔径尺寸等维度对膜进行分类:

根据制造材质不同,膜可分为无机膜和有机膜。无机膜主要是陶瓷膜,玻璃膜,金属膜,其过滤精度较低,选择性较小;有机膜由高分子材料加工而成,如聚偏氟乙烯(PVDF)、聚氯乙烯(PVC)、聚醚砜(PES)、聚砜(PS)、醋酸纤维素(CA)等,由于有机膜过滤精度较高,选择性大,广泛应用于水资源化领域与工业特种分离等领域。目前大型水处理方案中使用较多的为偏氟乙烯(PVDF)、聚醚砜(PES)材质制作的微滤/超滤膜元件,反渗透膜的制造材质多为醋酸纤维素(CA)等。

按照制造材质,对膜进行分类

根据不同形状,膜可以分为中空纤维膜、平板膜、管式膜和卷式膜。膜的形状是由制作和装配工艺决定的,中空纤维膜在水处理应用领域使用广泛,平板膜一般仅在水资源化领域中的部分工艺中使用,如部分膜生物反应器(MBR)中,管式膜则主要用于垃圾渗滤液处理和高固含量液体分离。

中空纤维膜在水处理中应用广泛;平板膜常用于膜生物反应器

按照孔径尺寸由大到小,可把膜分为微滤(Microfiltration,MF)膜,超滤(Ultrafiltration,UF)膜,纳滤膜(Nanofiltration,NF)和反渗透(ReverseOsmosis,RO)膜。过滤效果随孔径尺寸缩小层层递进,微滤膜可用来去除悬浮颗粒物,细菌,部分病毒和大尺寸胶体;超滤膜能够去除胶体,蛋白质,微生物和大分子有机物;而如果要去除溶解性盐和分子量大于100的有机物则需要使用反渗透膜。目前在水处理领域,应用较多的是超滤膜、微滤膜和反渗透膜。

膜过滤效果随孔径尺寸缩小层层递进

膜法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膜的种类和功能繁多,其中纳滤膜、反渗透膜和无机膜将成为未来膜法水处理技术的重点发展方向,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商业价值:

纳滤膜:纳滤膜是目前关注度很高的一项净水技术,由于其孔径尺寸介于反渗透膜和微滤膜之间,因此在去除水中有害物质的同时,还可以保留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同时在水源水质波动的条件下保证最终供水水质的稳定。目前水处理领域对于纳滤膜的使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市场份额几乎全部被外资品牌占领。

反渗透膜:海水淡化和再生水回用作为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手段,产能规模将有大幅提升。作为这两类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渗透膜也将因此迎来市场空间的进一步释放。

无机膜:以陶瓷膜为代表的无机膜具备耐高温,化学性质稳定等诸多高分子膜材料所不具备的性能,将在生物与医药、化工、食品饮料等制造过程,以及钢铁废水、造纸废水、印染废水等特种水处理领域拥有广阔应用前景。

法律法规、产业政策、排放标准利好膜法水处理技术

2014年“新环保法”修订实施,2015年《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颁布,以及《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的发布,表明了国家持续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决心,在顶层制度设计层面为水污染治理提供了方向性指导。“十三五”期间,水处理将由满足“总量”向追求“质量”迈进,这为以出水质量高,治水效果稳定为最大优势的膜法水处理技术发展提供了巨大想象空间。

国务院印发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指出“作为先进环保技术,要推进高效膜材料及组件的创新发展”,“作为重大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产业化示范工程,加快高性能膜材料的产业化”。膜分离技术以及膜法水处理行业是我国重点发展的行业,代表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同时对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带动和引领作用,是政府重点鼓励发展的行业。

2015年11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发布,计划对2002年发布的“旧版标准”进行修订。此次征求意见稿提出“设置特别排放限值”“增加污染物控制项目”“收严部分污染物排放项目排放限值”等内容,从实施层面为污水处理设施进一步“提标改造”给予指导。由于传统水处理技术很难满足“新版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特别排放限值”的严苛要求,因而未来将有大量污水处理设施采用膜法技术进行升级改造,这为膜法水处理带来利好。

我国膜法水处理产业发展概况

经过50年的发展,中国分离膜产业已经逐渐从稚嫩走向成熟。最近15年是整个行业的高速增长期,行业总产值(指膜制品、膜组件、膜附属设备及相关工程的总值)从1993年2亿元上升至2015年的1000亿元,按占比85%计算,2015年膜法水处理行业产值为850亿。中国膜法水处理行业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实验室阶段(2001年之前):我国早在1967年就开始了反渗透膜的研制工作,1986年CA非对称反渗透膜实现产业化,1991年MBR技术传入中国,1998年第一个采用MBR工艺的中水回用装置在大连建成,处理量为200吨/天。这一阶段膜技术主要集中在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实验室小试、中试阶段装置。

2)小型工程应用阶段(2001年至2006年):2001年国家推出膜产业化政策,膜法水处理工艺进入深入研究阶段,部分处理量为几百至几千吨/天的小型MBR污水处理工程开始建造,2004年慈溪杭州湾航丰水厂建成,成为第一个规模5万吨/天以上的膜法城镇供水项目。

3)规模化工程应用阶段(2006年至2011年):2005年国家推出的节能减排和污水资源化政策促进膜产业加速发展。以采用MBR工艺的北京密云4.5万吨/天再生水项目为代表的万吨级以上膜法污水处理装置陆续投运。这一阶段由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07年无锡太湖蓝藻事件的催化剂作用,公众对水安全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为膜法技术规模化推广奠定了基础。

4)全面推广阶段(2011年至今):国产膜材技术逐渐成熟,价格下降,同时伴随着环保标准日趋严格和民众环保意识增强,膜法技术在全国多地开始商业化应用,目前全国投运或在建的万吨级MBR城镇污水处理系统已达上百个。

中国膜法水处理发展历程

市政大规模MBR应用和膜法市政水厂的规模变化与整个膜法水处理行业产值的变化趋势高度一致,因此可以认为以上两类膜技术的应用在膜法水处理产值的快速增长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城镇污水处理和城镇供水是膜法水处理技术的主要应用场所,绝大多数膜法城镇污水处理厂使用MBR技术,大部分膜法城镇水厂采用微滤膜,部分出水指标较高的水厂同时使用反渗透膜。另外,未来在工业污水处理以及再生水领域,膜法技术也将有较大发展空间。

市政大规模MBR应用和膜法市政水厂规模变化与膜法水处理行业产值变化趋势高度一致

膜材料/膜组件制作研发居产业链核心位置,多种商业模式并驾齐驱

膜法水处理产业链由膜材料研发和制作、膜组件制作、膜法水资源化成套解决方案、运营和维护组成。其中膜法水资源化整体解决方案又涵盖了工艺方案、投标、详细设计、系统集成、施工安装、系统试车、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等流程。其中,膜材料/膜元件制作和研发在整条产业链中拥有更高的技术先进性和盈利性。

膜法水资源化产业链

膜法水处理行业具有商业模式多样化的特点。由于较高的系统性和复杂性,水处理工程实施过程中,业主通常会委托综合实力较强的总承包方对整个工程中的全部或几个单元进行承包。对于其中技术性较强的膜法水处理单元,有时会采取单独分包的形式,以达到选择技术较为领先的提供商来保证工程质量的目的。

目前国内膜法水处理领域呈现出膜元件销售、膜组件销售、EP、EPC、BT、BOT、PPP、BOO等多种商业模式并存的局面。部分有实力的企业往往会从单纯的膜元件或膜组件生产销售模式向EPC、BOT以及PPP等综合性更强的商业模式发展,这样不但可以提高膜法水处理解决方案的整体性能,还可以加快企业成长速度,增加企业营收和利润。

膜法水处理市场情况:国外品牌占据高端市场,国内膜企两极分化明显

中国膜企与国际领先企业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增长迅猛,国际品牌纷纷进入中国,抢占市场。与国内企业相比,国际品牌在生产规模、技术优势、资本实力和管理理念方面具有相对优势。现阶段,国内膜法水处理行业的从业公司可以划分为国际领先企业,国内领先企业和国内小型企业三个梯队。

国内膜法水处理行业从业公司可划分为国际领先企业,国内领先企业和国内小型企业三个梯队

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中主要扮演膜材料和膜元件供应商角色。通过这种经营方式,国外品牌将膜发水处理产业链中技术含量最高、利润最好的优质部分掌握在自己手中。而对于产业链下游的反应器制造,工程实施等技术含量和利润率相对较低的部分,国际品牌往往不参与,由中国公司进行配套和组装。

膜材料和膜元件制作研发在产业链中居核心地位,处于利润金字塔顶端。以津膜科技为例,膜产品销售业务的毛利率一直处于较高位置,远高于膜工程业务。

以津膜科技为例,膜产品销售毛利率远高于膜工程业务

近年来在超率/微滤膜领域,国内涌现出天津膜天膜、海南立昇、山东招金膜天等一批实力较强的生产企业。凭借价格优势,国内品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目前国产超滤微滤膜元件市场占有率已达60%以上。与此同时,在反渗透膜领域,国内生产企业也已打破国际品牌的长期垄断局面,应用案例日益增多,目前市场占有率已达15%以上,代表企业是时代沃顿。

根据中国膜工业协会预测,到“十三五”末,国产微滤/超滤膜市场占有率有望达到80%,国产反渗透膜市场占有率有望提升至30%-50%。“十三五”期间将会出现新一轮“国产替代”浪潮,这将为中国膜企业提供额外的发展空间。

国内微滤/超滤膜元件市场中以日本旭化成、美国海能得等为代表的国际公司占据约40%市场份额,剩余市场由国内厂商瓜分。相对来说国外品牌膜元件在截留量、通量、使用寿命等关键指标上仍然具有一定技术优势,占据高端市场。近几年,随着对于技术壁垒的突破,国内膜企业技术进步迅速,与国外膜在品质上的差距不断缩小,市场占有率迅速提升。同时也由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低端超滤/微滤膜元件价格不断下滑,利润率持续下降。

超滤微滤膜市场竞争激烈

反渗透膜在水处理膜市场中用量较大,约占整个水处理膜市场份额50%。其中,国际品牌凭借其技术优势在反渗透膜领域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占有约85%的份额;近年来国内膜企技术进步迅速,产品性能大幅提升,市场份额已经从21世纪初的约3%上升至目前的15%。

另外,由于研发难度大,技术起点高的特点,反渗透膜制造技术仅被少数公司掌握,生产厂商主要有陶氏化学、日东电工、日本东丽、美国GE、美国科氏、韩国世韩和国内企业时代沃顿等,市场呈寡头垄断格局。总的来说,反渗透膜元件由于技术壁垒,仍可以维持保持较高利润率。

目前国内企业虽然已经可以生产全系列反渗透膜产品,但由于生产设备控制精度不高(如缺乏灵敏的厚度在线控制、化学药剂浓度控制、温度传感控制和张力传感控制等),加之技术引进时未获得最新生产工艺等原因,海水淡化膜和超低压反渗透膜至今仍很难实现规模化稳定生产。另外,国产反渗透膜在抗污染性、抗氧化性等方面与国际优秀品牌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

反渗透膜市场呈寡头竞争格局

目前,中国膜工业规模以上企业约400家,企业规模呈现两极分化趋势。大多数国内膜企业有规模较小,研发实力较弱,资金实力较差的特点,年产值500万左右的小规模企业占膜企总数的约85%;年产值1000万以上一亿以下的中等规模企业约占10%;年产值1亿元以上企业仅占企业总数的5%,但这一类企业占据了行业约90%的营业收入。2015年碧水源年营业收入为52.1亿,超过所有年产值一亿元以下膜企业的营业收入总和。

国产膜企2015年营业收入对比(单位,亿元)

膜法水处理行业相关公司

国内膜企中一批规模较大,竞争力较强的企业已经完成资产证券化,登陆资本市场。目前在主板上市的膜法水处理相关标的有碧水源、津膜科技、南方汇通、维尔利和万邦达。其中津膜科技和南方汇通主要以膜制造商的角色出现;碧水源和维尔利是主流的膜工程商;万邦达在2015年与日本东丽成立合资公司,开始生产MBR膜元件和膜组件,并借此机会切入膜法水处理市场。另外,在新三板市场有大概35家膜法水处理相关标的,其中代表性公司有清大国华、倍杰特和沃特加等。

南方汇通

南方汇通的控股股东是中车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为中车集团一级全资子公司。公司于2014年进行资产重组之后,将原有铁路货车相关业务剥离,主营业务集中在膜材料和植物纤维,2015年公司投资汇通净水,进军净水设备制造领域。目前膜材料制造是公司的最核心业务。

控股子公司时代沃顿是国产反渗透膜第一大品牌。自2007年创立之后,时代沃顿通过引进消化和自主创新,突破了国外大型膜制造厂商的技术封锁,掌握了液体膜制备的关键核心技术,在反渗透膜领域迅速成长,占据了较大市场份额,并形成了较强的品牌优势。时代沃顿还凭借其技术优势和研发能力成为“863”、“973”、“国家振兴装备制造计划”等多个国家级项目、课题的牵头单位,并于2015年通过美国NSF61产品认证,成为国内唯一同时通过美国家用膜产品NSF58和工业膜产品NSF61认证的膜生产厂家。

碧水源

公司已经从拥有优势技术的MBR技术及工程提供商成长为全产业链覆盖,业务涉及给水处理、污水处理及家用与商用净水设备技术开发、核心设备制造和应用;以及水生态修复、固废处理等的综合性环保企业。根据2015年年报,公司主营业务集中在污水处理解决方案、市政与给排水工程和净水器相关领域,各项业务占比分别为72.63%,23.19%和4.19%。

技术方面,公司技术积累丰厚,拥有300多项专利,2000多项专有技术,包括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PVDF增强型微/超滤膜技术、MBR技术及超低压反渗透膜制造技术等。在经营方面,公司凭借其资本运营能力,通过PPP模式项目在全国范围迅速布局,已经与全国超30个省市国有水务公司以PPP模式组建超过40家合资公司。其中与云南城投合资成立的云南水务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已经于2015年在香港上市,成为中国水务领域第一家PPP模式上市公司。2015年5月,国开行入股碧水源,成为第三大股东,国有资本的加入在项目资源获取和资金融通方面对公司大有裨益。

津膜科技

公司是国内膜材料行业的领军企业。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超、微滤膜及膜组件研发和生产的企业之一,形成了以PVDF中空纤维超、微滤膜及膜组件为特色的膜产品体系,是国内少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超、微滤膜及膜组件供应商及专业膜法水资源化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业务涵盖膜法水资源化完整产业链。目前,公司拥有超、微滤膜产能400万平方米/年,下游客户包括市政、纺织、钢铁、电力、石化等众多行业。近期公司获批设立“膜材料与膜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成为行业内唯一拥有膜材料及膜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企业,充分反映出公司在中国膜行业的领军地位。

全球化工设备网(http://www.chemsb.com )友情提醒,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全球化工设备网!违者必究.

标签:

分享到:
免责声明:1、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或者作者自行发布,本网发布文章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给访问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同时本网亦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出适当处理!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