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近三年前针对美国13起反倾销的起诉,如今被判胜诉。
当地时间本周三(10月19日),世贸组织(WTO)公布其争端解决机构的专家组审查报告,支持中国主要诉讼请求,裁定美国13项反倾销措施违反世贸规则。
报告认定,在目标倾销(针对特定类型产品倾销认定和倾销幅度计算)、分别税率(歧视性的拒绝给予中国出口企业分别税率)等做法方面,美国对华发起的反倾销措施违反世贸规则。
据商务部网站新闻,商务部条约法律司负责人称,中方对WTO的上述报告裁定表示欢迎。该负责人指出,本案涉及机电、轻工等多个产业,年出口金额约84亿美元,涉及中方重大贸易利益。
上述反倾销诉讼始于2013年12月3日,涉案产品既有像油井管、铝挤压材、金刚石锯片这样的工业品,也有太阳能电池(板)等新能源产品,还有暖水虾等农产品。
中国正式起诉后,据新华网报道,商务部条约法律司副司长杨国华称,对这些诉讼的案件“有胜算的把握”,“打包”起诉主要针对美国商务部在反倾销调查中存在共性的体制性错误,单个案件诉讼成本太高、效率也低。
《每日经济新闻》援引接近商务部人士介绍,自2008年起,美商务部在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和复审中,逐渐频繁采用“目标倾销方法”认定倾销幅度,征收高额反倾销税,“把本来没有倾销的认定为倾销,把本来仅有小幅倾销的认定为大幅倾销,严重侵害了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中国商务部的资料显示,截至2013年“打包”起诉美国反倾销时,中国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下主动起诉案件12件,除轮胎特保案外,其余11件都取得胜诉。
不过,中美贸易的争端还在继续。就在上周四,美国贸易代表弗罗曼宣布,美国政府已提请WTO争端解决机构设立专家组,审查中国对锑、铬、钴、铜、石墨、铟、铅、氧化镁、滑石、钽和锡等11种原材料的出口限制措施,包括出口关税和出口配额。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当天发表声明称,这11种原材料是美国航空、汽车、电子、钢铁、建筑等行业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重要原材料。中国对上述原材料实施出口限制措施,增加了美国相关制造企业的生产成本,令中国制造企业获得“不公平”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