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里,一台台农机正在紧张作业;村路上行驶的农用车里,装满了刚刚收获的玉米;不远处,耸立着一栋栋高大的农民住宅楼……来到农安县合隆镇陈家店村,一幅现代秋收图让人眼前一亮。
今年秋天,这个小村庄迎来的不仅仅是玉米的丰收。农机优化升级的惊喜、种植结构调整的成效、农业设施和技术的更新,都在秋收中生动上演,成为我市农业现代化之路的一个缩影。
农机装上gps
边秋收边测土
机械化收割早已不是新鲜事。众一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营着陈家店村的600公顷农田,拥有160多台(套)农机,在今年的秋收中,农机被装上了gps,开启了“智能化秋收”。“机器里安装gps系统后,会按照设定的标准作业,不仅加快了速度,也让秋收更加精准。”村干部指着一台高大的农机介绍说,农机在收获玉米的同时,还能测出土壤里营养元素的含量,“明年春耕时就会根据土壤的需要合理配比肥料。”
解读:合理优化农业机械配置,正是我市农机化发展的方向。市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我市将重点引导农机配置由单纯数量型向优化配置效益转变,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装备能力。
今年,长春市大力推广了机艺组合新技术,全市耕、种、收综合农机化水平提高2.5个百分点,达到81%。先进农机与新技术的配套使用,让陈家店村的玉米获得了丰收。初步预计,今年湿粮平均产量将达到每公顷13500公斤左右,比去年增加1500公斤。“我们的目标是达到农业全程机械智能化。”村干部信心满满地说。
经济作物增加
与玉米“平分秋色”
与往年玉米“独挑大梁”不同,陈家店村今年的秋收中,经济作物与玉米“平分秋色”。在离玉米地不远,大豆的收割也同时进行。
秋收中,除了收割机等农用机械,记者还在农田里发现了挖掘机等工程机械的身影。“我们正在建设实验区,刚刚完成了水窖的建设。”村干部介绍说,实验区里有采集控制器、传感器等先进设备对农田灌溉进行监控管理,保证适时满足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从而达到自动化节水灌溉,“这个水窖可容纳水量1600立方米,雨季收集雨水,旱时对农田灌溉。”
解读:村干部口中的“实验区”是指农安现代化大农业综合实验区。它以陈家店村为启动区,辐射带动区包括农安境内玉米等旱作粮食作物优势乡镇,实现吉林省“前农现代农业核心区”长春段建设目标。启动区及核心区规划实施区面积178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8万公顷。
标签: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