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仪表网 仪表产业】“数据滞后”是过去环保执法人员的真切感受,执法人员得到信息时,环境异常状况大多已时过境迁。如今,利用物联网技术手段,通过前端1811个传感器实时感知涉及水、气、声等103个环境因子,有效提升了监测数据的及时性和真实性,让环保执法人员有的放矢、迅速行动,第一时间赶到违法现场,取得第一手违法证据,有力震慑了环境违法行为。
18日上午9时,江苏无锡市环境监控中心的大屏幕亮起了一盏红灯,“感知环境·智慧环保”物联网系统向工作人员发出提醒,有一条河流水质数据出现异常状况。伴随着这条提醒,水质自动监测站的数据信息自动同步发送到当地环保局执法人员的终端设备上。5分钟后,执法人员扛着移动执法设备,赶往该河流沿线进行现场排查。
前端人员赶赴现场,后台工作人员忙着精准定位。他们在环保物联网系统中通过地理信息(gis)子系统,根据水流方向、异常区间、异常因子,查看区间内污染源实时监控数据并寻找与异常状况相匹配的特征因子,初步锁定疑似污染源。由于每家企业监测的污染因子各不相同,“原本需要人工逐一排查,耗时长,有可能看花眼,放走漏网之鱼。”有了物联网平台,超标数据与相匹配的特征因子自动显示为红色字体,一目了然。很快,系统就自动排列了可疑数据,工作人员迅速把相关情况发送给前端的执法人员,请他们重点关注。
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精准定位污染行为。这项快速高效的环保执法行动,依托的就是“感知环境·智慧环保”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两年前,无锡市启动了集感知、数据处理、综合管理于一体的环保物联网系统开发,采用物联网“共性平台+应用子集”架构设计,以“全面感知、标准引领、平台支撑、智慧应用”为主线,针对水体、大气、土壤、噪声、放射源、危险品、废弃物等典型环境监测对象,以达到“测得准、传得快、算得清、管得好”的目标。今年5月,该示范项目进入整体试运行阶段,近日将正式启动。
“项目为今后环保大数据挖掘利用奠定了基础,在助力执法监管、辅助政府决策方面也做了一些初步尝试,智慧运用空间无限,一方面需不断增强数据的获取能力,另一方面要不断提升数据价值。”市环保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大协同、大整合、大平台、大数据”的格局是环保物联网发展的方向,该示范项目的建设模式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认可,具有先导性、创新性和示范性,在省内乃至全国都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原标题:环保物联网助力执法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