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中国VOCs监测与治理市场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央有关部委、地方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的30余位环境保护和空气治理权威人士参会,共同探讨VOCs的监测和治理这一中国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10月26日,由人民日报、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管委会和中商国能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中国VOCs(挥发性有机物)监测与治理市场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近年来,随着大气污染日渐严重,雾霾已经成为民众茶余饭后讨论的高频词。VOCs(volatileorganiccompounds,挥发性有机物)就是雾霾成分颗粒之一。
据环保部测算,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全国VOCs每年排放量高达3000多万吨,位居世界第一位,且人为源VOCs排放量呈快速增长态势,对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影响较大。国际经验表明,控制VOCs排放是减少灰霾和光化学烟雾污染的有效措施。
鉴于国内VOCs人为源排放量高于自然源,且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和人口密集地方,同时VOCs人为源污染排放成分复杂,不仅对大气环境造成影响,还对人体健康有直接或潜在的危害,国内对人为源VOCs的监测和治理就显得迫在眉睫。
10月26日,中国VOCs监测与治理市场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央有关部委、地方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的30余位环境保护和空气治理权威人士参会,共同探讨VOCs的监测和治理这一中国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什么是VOCs?
VOCs是大气中普遍存在的一类化合物,是指沸点在50℃~260℃、室温下饱和蒸气压超过133.3Pa的易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烃类、硫化物、氨等。VOCs可在大气中形成光化学烟雾,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极大的危害。
对公众而言,VOCs可能略显陌生,但它的另外两个“小伙伴”:PM2.5(细颗粒物)和臭氧,却如雷贯耳。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据专家介绍,VOCs不但能生成臭氧,也是PM2.5的“前体物”。臭氧的形成主要是VOCs和氮氧化物(NOx)在太阳光下发生的氧化反应。PM2.5的形成主要涉及二次有机气溶胶,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大气化学过程。如苯、甲苯等有机物通过氧化、聚合生成挥发性有机物,然后通过凝结等方式形成二次有机颗粒物,再转化成PM2.5。
究竟VOCs对大气污染“贡献”有多少?由于VOCs活性强,在高温、强光照射条件下,极易与氮氧化物发生光化学反应,让细粒子污染渐趋严重。公开资料显示,我国空气质量标准里有六项指标:PM2.5、PM10、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然而全国多个省份首要空气污染物均以臭氧和PM2.5为主,这和VOCs排放量密切相关。
多位参会人士表示,近年来我国多地的PM2.5污染已有好转,但是臭氧的排放量却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几乎没有下降,未来臭氧将成为重要的污染物监测和治理目标。
以广东省为例,“9月份,广东空气质量首要污染物从过去的PM2.5现在变成了臭氧,在东莞、广州、佛山很多地方都是这样。原因就是VOCs的排放控制还是有问题。”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院长叶代启表示。
在东莞,形势同样不容乐观。“在‘总量减排’任务完成,尤其是在大手笔脱硝、大幅度降低氮氧化物污染浓度的情况下,东莞臭氧污染的势头却呈上升趋势,去年更是取代PM2.5成为最主要大气污染物,不难看出VOCs是‘元凶’之一。”东莞市环保局副局长陶谨说。
VOCs的来源比较复杂,大体上可分为自然源和人为源。自然源目前属于非人为可控范围。人为源主要包括移动源和固定源,移动源是指汽车、轮船、飞机等各种交通运输工具的排放,固定源中又包括生活源和工业源等,排放成分复杂,涉及行业众多。叶代启的一项研究表明,2015年我国人为源VOCs排放量或为美国、欧盟和日本的总和,其中山东、广东、浙江排在全国各省份排放量的前列。石化行业、印刷包装行业排在全国各产业排放量的前列。
专家特别提示,不同种类的VOCs会导致产生不同的污染类型。比如有的城市主要污染物是PM2.5,有的城市是臭氧,这与大气化学过程有关。因此,VOCs研究要更加精细化,分类进行控制。如果不分种类,搞不清楚不同VOCs的污染贡献,治理起来就很具有盲目性。
治理政策密集出台,但监测技术规范缺乏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在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推进VOCs排放总量控制,全国排放总量下降10%以上。“预计,国家相关部门近期将向各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分解VOCs下降、减排任务。”叶代启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从“十二五”到“十三五”,VOCs政策治理体系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进程,相关政策进入密集出台期。2013年至今,国家陆续发布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削减行动规划》《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收费试点办法》等多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在中商国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蒋淑军看来,“针对减排10%的目标,各级政府都在努力。国家层面目前对11个重点行业提出明确的削减目标和减排手段。截至目前已有15个省市响应国家号召,开展VOCs排放收费。”
政策的“高压”之下,是VOCs的严格治理提上议事日程。北京市发布的《关于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收费标准的通知》规定,达标排放的收费标准为每公斤10元,对于存在未安装废气治理设施,或废气治理设施运行不正常,或挥发性有机物超标排放等环境污染行为的,收费标准为每公斤40元。也就是说,超标排放需要支付达标排放4倍的费用。
可以预见的是,排污企业为了支付更少的费用,需要进行VOCs达标排放治理。随着VOCs治理的排污费收费政策和补贴政策在全国逐渐落地,能够提供VOCs监测设备和治理服务的公司将从中获益。
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高健介绍,VOCs像过去的烟尘、氮氧化物一样,也应作为一个重要的物质来控制。针对全国VOCs污染的压力,环保部陆续发布了一些关于VOCs监测治理方面的标准和方案,进行全国VOCs的治理。目前环保部监测司和大气司共同指导VOCs监测减排。
据了解,我国至今还没有出台VOCs在线监测技术规范,致使目前VOCs在线监测技术方法驳杂,良莠不齐,市场混乱。相关治理企业负责人建议,国家应尽快颁布统一、完善的VOCs监测方法、规范,以及重点行业污染源排放清单,促进VOCs监测、治理行业有序健康发展。
可喜的是,目前天津和上海等地已经明确要求对VOCs污染源进行在线监测,比如天津地区规定,企业VOCs排放速率或排气量达到一定规模的,必须配套建设VOCs在线监测设备。其他地区虽然还没有明确要求,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已经增加了在线监测要求。此外,北京、上海、天津、河北等省市已颁布相关奖补政策,即企业VOCs减排,可以享受奖励补贴。
而在台湾,对VOCs的在线监测早已写入法规。据台湾“中央大学”教授王家麟介绍:台湾地区从1994年开始建立监测站,目前有80多个,监测站的监测对象是CO、PM2.5和氮氧化物等,在台湾人口比较密集的地方,每一个小时提供一个监测数值。王家麟说,“监测站是一个耳目,了解到底空气品质如何改善,改善的成果以及速度,透过监测站可以了解。”除了监测手段,还有法规做保障。王家麟说,比如规定大型的VOCs排放口必须安装连续监测设备,对于它的排放必须如实掌握。
更多的中国企业已试图分羹这个市场。眼下中商国能集团有限公司正在从“源头削减”上进行投资,该公司和清华大学航天动力研究院研发了混合柴油发动机,旨在遏制汽车尾气这一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来源。中商国能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秦森以北京为例介绍,北京市目前有机动车560万辆,尾气排放占大气总污染排放31.1%,柴油车只有22万辆,仅占北京市总车辆4%,但是尾气排放量占总污染量的50%,必须尽快给予治理。
第三方机构的蓝海:VOCs减排带来千亿市场
环保产业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9月29日,国家发改委、环保部印发《关于培育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主体的意见》,提出要培育50家以上产值过百亿的环保企业。专业机构的研究数据显示,环境监测市场空间在“十三五”预计将达千亿以上,行业增速在25%至30%之间。
随着“十三五”规划纲要首次把VOCs纳入约束性指标,在中商国能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秦森看来,2020年我国工业源VOCs排放将比2009年减少430万吨,由此带来的市场将达到732亿元。
海通证券则认为,到2020年,预计工业源VOCs减排控制带来的市场空间为1809亿元,其中含VOCs产品的应用和排放环节的减排需要为759.22亿元,占总需求的41.53%。另外VOCs监测市场价值估量为48.65亿元。
如果考虑到未来排放标准提高、监管行业与区域的扩大,则VOCs治理市场容量将会进一步增大。多位参会人士表示,政策驱动下的VOCs治理将成为“十三五”期间新增的大气污染治理市场,市场空间将远超传统大气污染物治理的市场范围。
清晰的顶层设计之下,实操还面临哪些短板?在10月26日举行的中国VOCs监测与治理市场发展研讨会上,来自中央有关部委、地方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的多位环境保护和空气治理权威人士,从他们各自的立场阐述了对此的看法。
在国家环境测试中心主任黄业茹看来,目前我国VOCs的监测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特别是在设备方面还有很多欠缺,尤其是国内低浓度标准气体只能依赖进口。“我们的校准没有标气(标准气体),这是现在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没有这个物质,仪器就没有标准。”
黄业茹举例说,例如在模仿国外的仪器设备方面,像一个小模块或者小冷凝的装置,却涉及到关键技术。“很多时候大家只是外观上看得很明白,实际操作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
事实上与除尘、脱硫脱硝相比,VOCs种类多,排放行业多,排放源分散,治理技术复杂。多位从事VOCs行业人士表示,VOCs控制难在行业太细分,需要针对行业各异的VOCs污染特征提出有针对性的VOCs污染控制体系。
细分领域的体系缺失已影响到VOCs的监测。叶代启表示,“目前国内还没有出台石油化工、有机化工、包装印刷、家具、电子等重点行业污染源排放清单,企业和监测单位在监测时,不知道针对何种VOCs特征污染物。”
中国石油化工联合会中小企业委员会主任陈志刚则表示,当前很多治理方法还停留在研究室和科研机构,没有真正普及到企业。“真正要做到让企业去治理、去管,这种普及的程度也要提高。”
地方环保部门官员也有困惑。地处珠三角核心地带的东莞,企业尤其是制造业较多,氮氧化物和VOCs的排放强度都多于周边2到3倍。东莞市环保局副局长陶谨认为,现在VOCs排放标准、监测标准、治理标准都不同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找过不同的研究机构测算,差距有的达到两三倍,我们也不清楚。”陶谨说,“最根本的东西就是底数要清楚,基数要清楚。”他表示,从一个城市的综合治理角度研究怎么解决VOCs、改善空气质量的问题,这个目前还是空缺。
在叶代启看来,第三方运营服务将会成为今后VOCs监测、治理的发展趋势。“在VOCs排放的集中区域和产业园区治理VOCs,采取溶剂提纯回收、活性炭吸附污染—集中回收再生等方法,由第三方公司负责治理和运行比较适合。”
“然而,在推广第三方监测、治理模式时,需要完善VOCs监测、治理技术标准体系,对第三方公司进行考察、评估,淘汰技术差的监测、治理企业,预防市场呈现凌乱景象。”叶代启强调。
标签: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