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数据造假歪风当头,就公众聚焦的监测数据造假问题能否通过市场的力量荡清,目前依然是一个问号。环境监测包括企业日常监测、项目验收监测、环保部门的执法、监督性监测等。在这由环境监测站主导的单一管理体制下,其中的数据造假等问题早已是业界知晓的沉疴,不仅有媒体曝光,而且环保部及地方环保部门多次点名通报。 监管是环保局,监测是监测站,都是一条裤子的,大家不相信这些数据。
目前,环境监测系统中信任危机主要表现在:环境监测系统间不信任,环保系统对企业自测不信任,群众对环境监测数据不信任,环境管理者对自动监测仪器不信任,环境监测内设机构互不信任等。
由于环境监测行业的技术性非常强,切实关系到环境监测行业的合法利益,同时某些环境监测行业从业行为不规范的问题比较突出,而且有相当数量的环境监测行业非法从事环境监测业务,扰乱了环境监测行业秩序,加强和调整环境监测行业信用问题的的必要性就凸现出来了
应对数据造假,并非放开市场的主要原因。在不少受访者看来,主因是监测任务繁重而监测站人手不足。 一来监测站人力不够;二来监测站可能是收支两条线,多做也没有额外报酬。
环境监测信任的基础是环境监测质量的保证,环境监测数据必须真实可靠。按照《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要求,生态环境监测能力要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环境监测必须建立信任机制。
建立齐心协力的信任文化
环境监测信任不仅仅局限于环保系统中的各级环境监测机构,还应包括环保部门与各企业、环保部门与民众、环保部门与其他部门、环保部门与第三方机构等相互信任的新格局,最根本是要让环境监测数据得到最广泛的民众信任。
标签: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