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钢铁行业去产能的任务今年已经提前完成,接下来在去产能继续攻 坚的同时,如何提质增效,实现更多有效供给?《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昨天正式出炉。规划明确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智能制 造、推动服务型制造等多个方面,促进行业提质增效。
钢铁去产能虽然今年任务完成得不错,但是未来几年仍然任重道远,因此这份规划有大量内容和去产能有关,并就此提出了多项新的要求。
上个月,钢铁行业提前完成了今年的去产能目标,但是根据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我国目前粗钢产能利用率仍然只有70%左右,钢铁产能已经由区域性、结构性过剩,逐步演变为绝对过剩。正因如此,根据胡艳平的观察,规划对去产能的重视是空前的。
胡艳平:尤其是对总产能的控制,比如说这次提到了到“十三五”末,全国的粗钢产能要控制在10亿吨以下,要净减掉1-1.5亿吨,这个是在之前从来没有过的。而且是直接列到了“十三五”主要目标指标里,这个可能是最大的一个变化。
除 了总量控制,在新增产能方面,以往我国不少地方实行等量置换,关多少就可以建多少,只是在环保重点区域才实行减量置换,而规划这次要求:各地一律不得净增 钢铁冶炼能力,结构调整及改造项目必须严格执行产能减量置换,已经国家核准和地方备案的拟建、在建钢铁项目也要实行减量置换。就是说,以后统一都要实行减 量置换了。
另外,对于质量存在隐患并且体量巨大的地条钢,这次也明确要依法严肃查处。所谓地条钢,就是以废钢铁为原料,经过中频炉等熔化而轧制的钢材。胡艳平透露,从监管部门近期的动作看,对地条钢的查处这次是要动真格了。
胡艳平:中频炉和地条钢以前可能行业内都知道有这样的事,但是很少在政策李提到。但这次有一句话,表示要全面取缔和清理地条钢。就是说2017-2020年 之间,国家有可能会采取相关的措施,而且我现在了解到的情况是,有关部门正在摸底调查各省市的产能,尤其是中频炉和地条钢这块。
还有,规划还提出,推动僵尸企业应退尽退。将连年亏损、资不抵债、扭亏无望,靠银行续贷等方式生存的企业实施整体退出,作为化解过剩产能的“牛鼻子”。
可以预想的是,接下来,钢铁行业去产能的动作会很密集,这项工作也会很忙碌。金银岛钢铁行业高级分析师易易认为,去产能如此受重视,是因为煤炭行业有了先例,并且收效良好。
易易:因为我们今年能看到一个比较大的正向案例,那机会煤炭行业。“十二五”期间,煤炭重点做了去产能工作,从上到下,包括小企业的去化关停,我觉得这对钢 铁行业来说,算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方向。中国的钢铁行业可以尝试这么走,但是有一些问题,就是中国的钢铁企业实在太分散了,而且历史遗留问题特别多,真正做 到这些,我觉得是个很长的过程。
对于钢铁企业多而散的现状,规划要求,前十家钢铁企业产业集中度要达到“60%”。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
李新创:联合重组意义太大了,钢铁行业集中度太低了。我们钢铁行业的上游集中度在70%-80%,我们下游的集中度在90%以上。更主要的是,国际上做得好 的那些国家,钢铁行业集中度都很高,唯独中国前十位的集中度只有30%左右,这是不利于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企业太多的话,会简单得打价格战,简单得粗放 发展。
工信部表示,未来五年,我国钢铁工业已经不再是大规模发展时期,将进入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为主的发展阶段,是钢铁工业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阶段。钢铁行业要以全面提高钢铁工业综合竞争力为目标,以化解过剩产能为主攻方向,加快实现调整升级,提高我国钢铁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关于此话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瑞做出了点评。
刘瑞:这个文件还是非常重要,众所周知,现在中国是产钢第一大国,粗钢11亿吨,钢铁8亿吨,但是产能利用率只有70%,也就意味着有30%的闲置,同时还 要进口400万吨的高端钢,比重虽然不高,大体占钢产量的5%左右,但是进口的都是技术好、质量好的,就意味着这部分与国际还存在距离。所以整体上来讲, 钢铁的去产能任务还是任重道远。
曾经历史上的产钢大国,比如美国、日本、韩国,也曾经历过达到了产能顶点之后,转向升级,转向去产,有些产 能向中国转移。我们现在也在考虑过剩产能向海外走出去,把“一带一路”的国际产能合作结合起来做,但是毕竟量大,而且还处在世界第一的位置,所以更多还是 要靠自己去消耗,所以这个任务还是非常艰巨。如果不除掉过剩的产能,对区域空气污染的改善,还有相关区域结构的失衡都会有影响。所以规划出来之后,各部门 尤其是地方政府要很好地配合,不仅要强调国有钢铁的调整任务,而且也要把民企考虑进来,其实在钢铁产业的分散化里有相当一部分是小钢、中钢,这些都属于民 企办的。所以要根据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思路做调整,把前十家钢铁企业规模搞上去,达到一定的集中度。
对于体制方面的做法,报告当中提出的一些 思路非常好,比如强调减量置换,不是过去的等量置换,而且也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减去低效产能,同时也要保持高效产能。在这个过程中,不意味着一个 项目不见了都是“减”了,都是“砍”了,可能还要上一些项目,但是这些项目是冲着高效产能来的,是按照供给侧结构增加有效供给,尤其是优质供给而来的。从 钢铁的数据量来讲我们只有5.5吨,这里还有增长空间,但这个空间是按照减量置换来讲,即减去的就是低效、无效的产能,新增的是高效、优质的产能,这样才 有结构转型。如果这样做可能会遇到一些瓶颈,比如如何进行技术创新,这是关键。如果技术创新没有突破,新的高效产能也就不能从天而降了。
另外还需要体制上的创新,比如在去产能的调整中,要强调对市场初期,比如“僵尸企业”的处理,要求遵循原则化、法制化的处理,都涉及到了制度创新如何来解决 这些问题。如果在去产能任务完成过程中,没有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可能只是口头说说,甚至使得去掉的产能死灰复燃,制度上能否抑制住走回头路的状况也是非 常重要的。(来源:央广网)
标签: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