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沙正在进行智能制造试点的企业来看,智能化改造后其生产效率会提升45%。武汉市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了63%,中部地区在智能制造的创新驱动下,驶上快车道。
在位于湖南长沙高新区的威胜集团车间的一条产品检测线上,记者见识了什么叫“钓鱼检测”:为了测试智能检测线的准确性,工作人员会故意投放一些不合格产品,测试能不能检测得出。
威胜集团以智能电能表的生产服务为主业,今年被工信部确定为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公司副总裁兼运营总监郑小平说:“我们将用3年时间,建成信息化系统全覆盖的数字化工厂。”
从曾经的“人海战术”到如今的智能制造,“智造业”正在中国崛起。
智造改造,“老重器”焕发新活力
初冬寒风瑟瑟,在湖北武汉船用机械有限公司工厂车间内,建设热情却空前高涨。今年,武船倾力打造的“船海工程机电设备数字化车间”成为船舶行业唯一成功入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正在进行最后收尾冲刺。
“全面数字化核心智能化”,这是武船2013年开始实施规划的智能制造目标。“目前,通过加工、装配、焊接等各个单元逐步突破,公司已经实现了关键加工过程的智能化。”武汉船机公司董事长马聚勇告诉记者。
智能制造技术,改变了传统造船术。今年上半年,在行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武船逆势上扬,扭亏止损。
不仅在武船,如今更多的中国制造企业借由智能制造,重新焕发生机——
湖南红太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智能物流传输及仓储系统、制造执行系统、智能制造管控平台等系统建设,实现了车间的数字化管控,产品不良品率降低30%,研制周期降低30%,能源利用率提高15%,生产效率提高了20%。
美的集团武汉分公司通过对空调生产线进行自动化和信息化改造,将单条生产线的一次组装合格率由97%提升至99.9%,减少仓储面积46万平方米,将供货周期由24天降至9天。
脱胎换骨,打造制造业“新名片”
今年3月,投资1600亿元的国家存储器项目落户武汉光谷。这里,曾经诞生了中国第一根光纤。而今,储存器项目不仅将支撑武汉形成万亿级的芯片——显示——智能终端全产业链生态体系,更将填补中国主流存储器领域的空白。
新中国建立之初,武汉聚集了武钢、武重、武船等一批“武字头”企业,使武汉一跃成为中国工业重镇。现在,以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为代表的“新武汉造”,已经成为武汉的“新名片”。
“从钢铁到汽车,从汽车到光纤,从光纤到芯片,武汉制造业在不断升级中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武汉市市长万勇说。
在湖南,该省发布“制造强省五年行动计划”,提出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发展12大重点产业,在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各方面发起“总动员”。
今年前3季度,湖南工业经济加快向中高端迈进,高技术产业、高加工度工业增加值高于规模工业平均水平,占比分别提高1.1和1.7个百分点。
倒逼转型,创新驱动“唱主角”
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国际顶尖技术的IGBT芯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碳纤维私人飞机……近年来,高端制造成了湖南株洲的“新名片”。
株洲是老工业基地,10年前,这里的企业粗放生产、污染严重。如今,株洲实现了从污染城市向“全国文明城市”的转变,发展路径从“黑乎乎”变为“绿油油”。
环境美了,人才留住了,产业升级了。近年来,株洲轨道交通、航空、汽车等高端产业迅速崛起,其中轨道交通产业集群总收入超过了1000亿元。
“我们正在打造‘中国动力谷’,仅去年就新引进10名院士在株洲设立院士工作站,引进各类创新主体60多家。”株洲市委书记毛腾飞介绍。
经济下行压力下,制造企业纷纷推进智能化,倒逼企业转型,谋划智能制造“再创业”。
在长沙,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威胜集团等230家企业启动智能制造改造升级,焕发新的生机和动力。
标签: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