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举办的三亚财经国际论坛汽车工业4.0分论坛上,与会嘉宾表示,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可期,将成为引领我国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标杆行业,而实现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发展需尽快摆脱补贴依赖,实现政府和市场双轮驱动,在政府稳定的政策预期引导下激发市场内生动力。
“汽车制造的未来方向是绿色发展,‘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提出,新能源汽车将是国家发展汽车产业的关键,燃料汽车、节能汽车、智能互联网汽车,都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丕杰说。
“荷兰、挪威提出从2030年起,不再新增燃油汽车,到2038年实现燃油汽车完全退出市场;德国的议会也在研究到2030年停止燃油汽车销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陈清泰说,美国、德国等国家都已经把电动汽车作为迎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载体,我国及时将电动汽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陈清泰认为,汽车动力技术的变革是一次“创造性破坏”,新能源汽车广泛融合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新能源、先进制造和新材料等革命性新技术,是新一轮工业革命中的领军行业。在诸多传统技术被淘汰的同时,它又需要大量的跨产业、跨学科新技术的支持,如改变能源结构,支持分布式能源的发展,降低直至消除汽车尾气排放,带动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新
装备的发展,实质性提高我国汽车产业的竞争力。可以预计,电动汽车将再次成为拉动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升级的领头羊。
汉德工业促进资本主席蔡洪平认为,2016年是电动汽车广泛得到认同的标志性年度。“奔驰、宝马、通用、大众等汽车公司都陆续转向电动汽车研发,电动车时代将带来一万亿汽车工业群,极大地带动了减速器、传感器等零部件生产,而电动车车身要求较轻材质,碳素纤维发展潜力也非常大。”
与此同时,业内人士表示,在中国的电动车产业化过程中,政府主导、政府补贴的方式仍是当前的主流。此前政府出台了多种形式的激励政策,弥补了产品技术成熟度不足和初期的高成本,但也带来了骗补、企业信心不足、劣币驱逐良币等负面效应,进入成长期后,提高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树立自主品牌仍然是发展的需要面临的挑战。
“电动汽车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给市场、企业提振信心。财政补贴能护送电动汽车走多远,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使很多企业‘脚踩两条船’,随时准备退出。”天津大学中国汽车发展战略研究中心郭焱说,频繁的政策调整不仅在政策衔接期会产生较大的市场波动,更无法引导企业和消费者产生长期行为。
蔡洪平认为,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但更需要的是市场的激励、倒逼和筛选,合理可行的政策设计和市场这“两只手”的协调配合至关重要。
陈清泰也表示,尽管进入者中有不少最终可能会被淘汰,但是不能不给他们机会。这一阶段发展的政策,应该是着重建立透明的竞争机制,吸引更多的企业、人才、资本流入这个产业。政府需要做的是有序放宽市场准入,强化市场监管,应在两个方面把握好政策:欢迎新的进入者,但是绝不能鼓动和诱导投资者,让投资者自主决策,自担风险;以强制性技术标准和相关法规为准绳,严格市场监管,使违规企业和不达标产品进入受到严厉的惩罚,建立良好的产业生态。
陈清泰说,电动车产业化最终必须依托市场来完成,应重视寻找依托市场力量自行发展的道路。近年来小型四轮低速车在我国一些三四级城市和城乡交界处悄然兴,2015年销量达到40多万辆。同时,这类车在大中城市的市政、环保、观光、老年代步等细分市场迅速扩展。但是,国家目前没有出台相应标准,存在较大的争议。政府可尊重居民根据自身的经济能力作出现实选择,给予疏导,指引其发展。随着消费能力的提高,相关产品一定会升级,不需经历燃油车的过渡,直接走向电动化、清洁化。
张丕杰则认为,中国汽车产业实现电动化不会一蹴而就,当前新能源技术还需要更多实践。目前中国的环境压力非常严峻,对汽车环保性提出了硬性要求,除了汽车本身技术要创新,降排量、减排放以外,还需要各相关产业积极互动,共同带动全产业链绿色发展。(来源:中国工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