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发改委和能源局印发的《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在采用我国和国际最新核安全标准、确保万无一失的前提下,在沿海地区开工建设一批先进三代压水堆核电项目,开工建设CAP1400示范工程。随着国内三代核电项目进入快速建设期以及技术进步带动出口规模的扩大,核电设备需求有望迎来加速扩容。
核电是一种清洁的高密度能源,相对于火电的发电方式,核电具有不排放污染气体,能源转换效率高等优势。相对于水电和风电等能源,核电不受季节和气候影响,发电高效稳定,是一种可以大规模替代火电的稳定基础能源。
CAP1400和“华龙一号”都是具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百万千瓦级第三代核电技术,随着示范工程的落地,标志着我国第三代核电技术日趋成熟。根据《规划》,到 2020年运行核电装机力争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核电装机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全口径发电设备容量达164575万千瓦,同比增长8.2%。其中,核电装置容量达3364万千瓦,同比增长23.8%。
机构预计,目前我国在建的核电容量在2400万千瓦左右,要达到2020年合计8800万千瓦的在建和装机容量目标,每年将要新开工6台至8台三代核电机组,未来核电产业链将迎来千亿级的市场规模。
目前核电在全球已得到广泛应用,随着“一带一路”的全面推进,核电“走出去”步伐也将加快。据悉,中核集团已累计向7个国家出口6台核电机组、5座微型反应堆、2个核研究设施及1座研究堆。
此外,核电行业的快速发展也给乏燃料处理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此次《规划》提出加快论证并推动大型商用乏燃料后处理厂建设。机构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累计产生乏燃料7900吨,乏燃料循环处理的累计市场规模将达525亿元。(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