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全球化工设备网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我国首个海底长期观测平台将建 探知南海形成之谜

作者: 2017年03月01日 来源:中国仪表网 浏览量:
字号:T | T
【中国仪表网仪表产业】据悉,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海底长期观测平台、国家科学中心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的“国家海底长期科学观测系统”大科学工程项目即将开建。    2月25日,在上海科普大讲坛上,中科
中国仪表网 仪表产业】据悉,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海底长期观测平台、国家科学中心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的“国家海底长期科学观测系统”大科学工程项目即将开建。
  


  2月25日,在上海科普大讲坛上,中科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汪品先,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崔维成,同济大学教授周怀阳等科学家,向数百名听众讲述了我国深海科研的进展。汪品先介绍,正在南海作业的“决心”号大洋钻探船,要在南海底部地壳中打4口深井,通过对岩芯的科学分析,探知“南海区域如何从大陆变成海洋”这一问题。
  
  汪品先介绍说,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海底长期观测平台、被列入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的“国家海底长期科学观测系统”大科学工程项目即将获批开建,参与单位包括同济大学、中科院声学研究所等。据悉,该项目针对我国周边典型海域的特点,在我国东海和南海建立海底长期观测系统,构建关键海域的国家海底长期科学观测设施,实现海底及水柱环境的实时、动态和高分辨率立体监测,探索海底物理、化学、生物和地质的各种过程,同时服务于其它多方面应用的综合需求。
  
  把深网、深潜、深钻合在一起。这就是中国要做的一个重要的事情。现在人类正在从海洋表面深入到海洋的内部,世界海洋经济已经从从前以捕鱼为主、交通为主,转到以海底资源为主。这是世界海洋科学和海洋事业的一个大转弯。中国就要抓住这个转弯的时间,来弯道超车,争取实现我们海上的“中国梦”。
  
  汪品先在题为《“入地”与中国梦》的报告中说,在深海科技领域,我国科学家在深钻、深潜、深网三个方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人类来说,“下海”比“上天”的难度更大。迄今为止,已有400多人进入太空,12人登上月球;然而下潜到海洋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底部的人,只有区区3人。
  
  而崔维成的梦想,就是把中国科学家送到马里亚纳海沟。本月结束深潜测试回到上海的他,已带领团队将着陆器下潜至马里亚纳海沟的10890米深度。
  
  “科学研究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如果你做得比别人晚,就没有很大的价值了。“当今世界中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和焦点,就是科学技术。而现在各个主要国家都在抢占未来科学技术的制高点”。崔维成表示,深渊科学、深渊技术,是海洋科学技术领域的一个制高点。我们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最先进的全海深载人深渊器,否则它的意义、价值都要打一个折扣。崔维成表示,“我的梦想,就是以建设深渊科学技术流动实验室为抓手,使我国的载人深潜技术达到国际领先,同时希望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入地’比‘下海’的难度还要大。”人类进入地球内部的深度至今在5000米以内,不足地球半径的万分之一。汪品先说,大洋底部的地壳厚度通常为7—8公里,比30公里以上的大陆地壳薄得多,所以大洋钻探是探测地球内部的最佳途径之一。上世纪50年代,美国科学家提出了“在大洋底部打穿地壳”的目标。此后,发达国家主导的深海钻探、大洋钻探、综合大洋钻探等地球科学国际合作计划先后启动。半个世纪以来,多国科技团队总共在全球各大洋近1500个站位,钻探3600多口井,获取岩芯总长40多万米。
  
  我国于1988年加入国际大洋钻探计划,逐渐从一个参与者变成主导者。今年2月7日,来自13个国家的33名科学家乘坐“决心”号大洋钻探船,从香港维多利亚港启程,前往南海开展我国科学家主导的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这次南海大洋钻探的目的是揭开南海如何形成的秘密。”作为“南海深部计划”指导专家组组长,汪品先解释说,随着地球板块运动,海底盆地会不断生长。一般而言,当地幔物质从海岭顶部的巨大开裂处涌出,凝固后形成新的大洋地壳和地幔,这如同“出生”;继续上升的岩浆又把原先形成的大洋地壳以每年几厘米的速度推向两边,使海盆不断更新和扩张,直至停止,这类似“死亡”。第二次南海大洋钻探的研究结果表明:南海东部海盆“出生”于3300万年前,“死亡”于1500万年前;西南部海底“出生”于2360万年前,“死亡”于1600万年前。第三次钻探想破解的问题是:几千万年前,南海区域的大陆地壳为什么破裂?大西洋形成模型(非火山型大陆边缘破裂的地质模型)是否具有普适性?
  
  本次南海大洋钻探航次首席科学家、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孙珍通过视频连线,向现场500多位观众介绍,目前已经完成第一个孔的钻探,深度达650多米,这一钻探将揭示800万年以来海底变迁过程。同时,第二口深井钻探工作已经启动,预计2月26日凌晨将获得那里的岩芯。“南海形成之谜有望很快揭晓。”孙珍充满信心地告诉观众。
  
  “这次我们放下4根 探海神针 ,主要回答陆地是如何一步一步变成海洋的问题。”借助西班牙和加拿大之间的大洋钻探,目前科学家的主流海洋形成理论都以大西洋为蓝本。汪品先表示:“现在我们要做的是看看南海是不是也符合这个模型。地球上板块运动过程有三个关键期,一是裂谷、二是扩张、三是俯冲,这三个南海都有。”
  
  (原标题:中国国家级海底长期观测平台将在南海开建,实时监测海底环境)
全球化工设备网(http://www.chemsb.com )友情提醒,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全球化工设备网!违者必究.

标签:

分享到:
免责声明:1、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或者作者自行发布,本网发布文章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给访问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同时本网亦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出适当处理!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