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架无人机沿着杨高路从南至北飞了一圈。这不是一般的家用无人机,而是搭载了“智能感知监测系统”的无人机在上海的首次试飞。
这台无人机还具有航拍功能,从监控红绿灯、路灯等设施信息,到抓拍消防通道违停,甚至能感知路边垃圾箱状态,采集地下管网是否正常等信息,实现道路设施的快速巡查和比对、设施自动监测维护等多项功能,让城市中众多基础设施的管理养护插上智能化的“翅膀”。
信息化技术最先进
据了解,智能感知监测系统由感知系统、物联网络、智慧管养平台、中心数据库四个部分组成。其中,无人机的主要功能是充当智能感知监测系统的“信息采集器”。通过飞机内设置的信号接收装置,可以在一次巡检中采集整个区域内所有重要设施的运作情况。
虽然利用了目前最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但要发挥出效益,还需要做很多基础性的“功课”。
据研发单位隧道股份浦江桥隧的相关技术负责人介绍,首先是单位内部利用GIS平台,将市政管网等各类设施在平台上定位,再利用BIM技术建立起各类设施的三维模型,并附上各个设施的相关信息,比如某个位置上的垃圾箱什么时候开始放置的,中间是否进行过更换,按规定每天什么时候清运垃圾等等;第三步再在需要监测的各类设施上安装不同的芯片,通过网络构建起一个物联网。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就能接受到这些芯片发出的信息,如果显示的信息超出了正常运行的范围,无人机就可以悬停,对外观进行拍摄并传回平台,如果外观上没有发现异样,平台则会派出工作人员实地再进行检查。
远程采集多种数据
据了解,通过把装有芯片的智能垃圾桶、智能井盖等市政设施联入物联网,就能实现道路设施的快速巡查和比对、设施自动监测维护。比如,无人机在飞过这些设施上空时,就可以远程采集运作数据,包括智能路灯、红绿灯是否发生故障;地下管网的运作情况、破损警报;窨井盖的破损、丢失警报;消防车位违停警报;垃圾桶清空预警等,甚至通过无人机还可以获取飞行区域的空气质量状况以及温度、湿度等信息。
无人机也会对地面道路设施进行高清拍摄,自动对画面进行识别比对,如发现视觉可见的结构损坏,如道路坑塘、凹陷等,第一时间警报。相比较传统的人工巡查,空中监测技术将有效提升设施巡检效率,巡查全长29公里的杨高路只需半个小时。尤其是遇到路面拥堵时,无人机还能为应急排查提供方便。
隧道股份浦江桥隧的相关技术负责人表示,目前无人机巡查还处于实验阶段,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常规巡检手段将逐步被无人机以及拥有相近功能的智能巡检车等代替。未来,更多基于人工智能和信息化技术的管理手段将被开发使用,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养护进一步向管理型、智慧型模式转变。
(原文标题:“智能感知监测”无人机浦东首飞 基础设施管理养护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