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全球化工设备网 > 资讯 > 市场评述 > 正文

泰国“工业4.0”描绘“未来时产业”

作者: 2017年03月31日 来源:中华机械网 浏览量:
字号:T | T
湄南河两岸,一边多是古朴的寺庙,一边多矗立着高楼大厦,在河面上向前眺望,视野里有一种奇妙的古今交融感。泰国就是这样一个国家,既保留着与传统文化的密约,又渴望着与现代化的接轨,在推拉之力中徐徐前行。  
  湄南河两岸,一边多是古朴的寺庙,一边多矗立着高楼大厦,在河面上向前眺望,视野里有一种奇妙的古今交融感。泰国就是这样一个国家,既保留着与传统文化的密约,又渴望着与现代化的接轨,在推拉之力中徐徐前行。
  自2016年开始,泰国提出了“工业4.0”战略,想要吸引更多投资,进入发展新阶段。
  继续秉持“适度经济”理念
  2016年10月,泰国国王普密蓬·阿杜德去世,享年88岁。他是当今世界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经历过19次军事政变,但始终保持立场公正的“最终仲裁者”形象,带领泰国人民历经苦难,不断变革。在广大泰国民众心里,普密蓬国王是最高领袖和精神支柱,是多次在紧要关头化险为夷的人民庇护神。先王对泰国人民的影响几乎渗透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
  在泰国发布最新的“工业4.0”战略时,泰国总理巴育将军首先提到的是普密蓬国王的“适度经济”哲学理念。巴育解释说,相比西方跨越式的快速经济发展模式,东方模式更注重循序渐进,不过于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事实上,泰国的GDP增速确实不算快,近年来一直在5%以下,2014年甚至不到1%。即便是声势浩大的“泰国4.0”,也并未提出GDP增速目标,而是强调将继续秉持“适度经济”的理念,实现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可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堵城曼谷大力建设基础设施
  未到曼谷之前,一直以为北京就是“堵城”的样本。但在曼谷的短短3天里,却几乎无时无刻不在体验堵车。据说,曼谷的堵车是从早上6点一直堵到晚上12点。
  为什么这么堵?笔者以外国人的眼光来看,首先是城市道路基础设施似乎并不理想。曼谷的车道最多为3车道,而且道路状况不算好。除此之外,当地的公共交通仍有待建设。虽然看起来公交、地铁、轻轨等一应俱全,但各自都比较复杂,对外来人口造成困惑,从而使之选择汽车交通。而作为一个旅游城市,密集的外来人口是曼谷的常态。那么多外来人口都选择汽车出行,道路交通状况可想而知。
  同时,曼谷的大街小巷都穿梭着摩托车。这些摩托车与汽车同路并行,穿梭其间,难免会影响道路交通。
  此外,笔者查阅资料后发现,由于极其优惠的贷款买车政策,泰国的汽车数量也非常庞大,人均拥有约1.5辆车,很难想象会有一个顺畅的交通状况。
  当然,为了缓解交通拥堵,曼谷也在大力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泰国4.0”战略下,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都关乎公共交通。
  资源性产业和基建项目受青睐
  2016年,泰国提出“工业4.0”战略,这是巴育政府提出的未来20年的经济社会战略目标,旨在通过创新和技术手段发展高附加值产业,带领泰国走出中等收入陷阱,增强竞争力。为此,泰国安排了一系列议程,包括举办“泰国机遇”研讨会、邀请全球媒体参观泰国科技园、工业园等,向全球投资者发出投资邀请。
  来自泰国投资委员会的数据显示,2016年,在泰投资国里中国位居第三,排在日本和新加坡之后。这一投资格局在当地的参观游览过程中就能窥见:科技园中展示的技术、进驻的企业研发机构,多为日本企业;大街上跑的车,数丰田、本田和日产这样的日本车最多。日本在泰国爱好投资汽车工业和电器工业,这些都是其一直以来的优势产业。
  相比之下,中国企业似乎更偏好于投资资源性产业,如采矿业以及充分利用当地原材料的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等。如中泰合资的泰中罗勇工业园内就有很多塑胶、金属和汽配工业。中国最大的轮胎生产商中策集团也在2015年入驻该园。
  不过,在这类过去时和现在时的产业之外,中国到泰国投资的未来时产业正在更多转向高科技产业,如华为、阿里巴巴等都在加大投资力度。最明显的是支付宝的使用,如今在泰国,7-11便利店、BOOTS以及一些泰国商场都可以使用支付宝支付,中国游客到泰国购物已经不用再兑换大量泰铢,支付宝和信用卡就可以应付基本所需。
  诸如光伏、光缆等科技企业在中国国内已属成熟产业,但在泰国仍属新兴高技术产业。近年来,这部分产业也在加快入驻泰国,在此继续其产业生命周期。
  此外,基建项目是中国企业尤其是央企的强项。据悉,中泰高铁年内会开始动工,目前确定的合作方式是泰方出资、中方出技术。
  总之,伴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伴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中国对泰投资的领域日益拓宽,中国企业的形象正在由“中国制造”变成“中国智造”。(来源:中国工业网)
全球化工设备网(http://www.chemsb.com )友情提醒,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全球化工设备网!违者必究.

标签:

分享到:
免责声明:1、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或者作者自行发布,本网发布文章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给访问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同时本网亦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出适当处理!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