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自加拿大,英文名叫“fu-el machine”,中文名叫装卸料机,燃料操作处的换料人员还给“我”取了一个外号叫“机头”。跟“我”一起来的还有4个和“我”长得一模一样的师兄弟,“我”排行老五,就叫5 号装卸料机,幸好我们身上都挂了醒目的标牌,不然谁都分不清楚我们是谁。“我”和我的“师兄”们工作在秦山第三核电厂重水反应堆堆芯区域,主要向380 根水平布置的燃料通道内传送核燃料。每个机组两台装卸料机各分布在堆芯两侧,上游下游联动,相互配合完成核燃料的更换,这也叫不停堆换料,以确保反应堆有足够的反应性来安全发电,造福人类。
由于重水堆不停堆换料的特殊方式,造就了“我”这一台超级智能机器人,“我”的每一步动作均通过远程计算机来进行控制。“我”有4个宝贝,它们是管嘴、料仓、推杆和分离器。管嘴可以自动定位到选定的燃料通道上,并实现对接抱卡,该对接方式与航天飞船之间的自动对接非常类似。料仓就像一把左轮手枪,共有12 个储存管,可以存放燃料棒束和其它工具,料仓中充满高压重水,以保证料仓中乏燃料的冷却。推杆就是一只智能机械手,可以拆除燃料通道中的密封塞、屏蔽塞,并能安装和卸出核燃料。分离器主要是协助推杆完成燃料棒束的分离,让燃料棒束整齐地排列在料仓管中。“我”体重达10 吨,除了4大宝贝外,还有许多如重水、油、压空、桥架、滑车、电源等子系统为“我”提供动力、导向、定位和控制等信号。“我”和我的“师兄”既不怕高温和高压,也不怕辐射,可以完成新燃料接收、燃料通道换料、乏燃料卸出、燃料清空、燃料抓取等一系列重大任务,具备随时执行各种操作的强大能力。
2016年9月,“我”刚从1 号机组A 侧的工作岗位上撤下来,处于休假状态。在休假的这几个月里,换料人员给“我”安排了全面详细的身体检查,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彻底解决。由于所有的试验设备均在2号机组的检修车间内,换料人员将“我”从1号机组转运到2号机组。在2号机组检修车间内对“我”进行了推杆、管嘴、分离器、导向套筒等关键部件的解体检修,更换了润滑油、润滑脂、油封和各种密封圈,通过解体检修让“我”活力十足,精力充沛。
2017年1月,“我”还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RTR 和FMTR 性能试验,对解体检修后各个部件的位置、速度、压力和力量等600 余项参数进行了设定和验证。试验表明,“我”的身体状况良好,各项参数符合要求,已经具备再次复役的条件。
3月1日,换料人员对“我”进行了疏水吹扫,将性能试验过程中使用的轻水全部吹干,避免复役后导致主热传输系统重水降级,然后通过大卡车把“我”再次运回到1 号机组维修车间。“我”已经准备好了,准备去替换1号机组C侧的“二师兄”了。
3月2日,在完成当天2个燃料通道换料任务后,换料人员对1 号机组C 侧的2 号装卸料机进行了疏水吹扫,将重水彻底疏排干净,以方便后续的解体检修。3月3日,在起重、辐射防护、去污、换料仪控、换料运行等工作人员的协同配合下,1号机组C侧的2号装卸料机缓缓地从滑车上落下,通过传输小车转运到1号机组维修车间内,“我”和“二师兄”终于见面了。“二师兄”看起来有些累,接下来的换料任务就交给“我”吧。
3 月4~6 日,换料人员完成装卸料机滑车千斤顶和管嘴的更换工作,随后将“我”转运到反应堆厂房,并将“我”安装到C 侧滑车上。换料人员担心“我”肚子里的轻水未吹扫干净,还用主热传输系统重水对“我”进行了冲洗。3 月7 日至3 月8日,换料维修人员给“我”完成重水充装,11.3 兆帕高压泄漏检查,以及各项参数的最终检查和标定;换料运行人员完成各项复役前试验和模拟换料操作。换料前最终试验和检查的完成,意味着“我”正式复役进入了倒计时。
3月9日,在主控室换料操纵员的控制下,“我”顺利完成8 根新燃料的接收,然后向堆芯移动,“我”和A侧4号“师兄”完美配合下,经过400 多个操作步骤,安全顺利完成了0-8燃料通道的换料任务,这也是“我”复役后的换料首秀。“我”将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坚守1年多的时间,计划完成850个燃料通道的换料任务,用一句的话来概况我的工作,那就是:“我们是不生产燃料,我们只是核燃料的搬运工。”
虽然“我”的每次换料肩负挑战,但“我”有信心战胜困难,安全换料,感谢那些天天陪着“我”、照顾“我”、守护“我”的换料人。
标签:
相关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