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密集的政策扶持,“十二五”期间,我国环境监测行业迅速发展。“十三五”期间,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不断落实,环境监测系统全国范围的不断推进,国家环保领域投入的大幅度增加,环境监测行业将会迎来新一轮的发展高潮。
“十三五”规模或达1.7万亿 环境监测行业稳步增长
“十二五”期间,我国环境监测市场经历了从快速增长到稳步增长的发展阶段。截至2015年,行业规模超过367亿元,“十二五”期间行业复合增速达到17.6%。
分析认为,“十二五”期间环境监测行业的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密集的政策扶持。《国家环境监测“十二五”规划》、《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国家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方案》等多部环境监测政策共同形成了我国环境监测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之上,“水十条”、“大气十条”等政策的出台,不仅释放了水、大气等领域的防污治污需求,也带动了环境监测行业的需求。
环境监测规模预计1.7万亿左右
作为“十三五”开局之年,2016见证了各种环保法规的纷纷出台落地,环保税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水污染防治法修正案、十三五生态环保规划、河长制作为环境治理的基础,环境监测在政策“暖风”的吹拂下,整体处于黄金发展时期,市场潜力无限。
“但是,对比整个万亿级的环保市场而言,环境监测的市场规模还较小,未来市场增长空间巨大。”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研究人员表示。“十三五”规划的环保产业总投资应该有17万亿左右,粗略估算一下,环保监测中监测设备这一块应该是占整个环保产业规模的十分之一,预计在1.7万亿左右。
而且,目前,环境监测行业产业链分工正逐步形成,大部分企业以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制造和系统集成为主,在零备件供应、系统集成、设备制造、运营服务等方面形成了若干有特色、有实力的企业群,国内外其他领域的一些仪器设备厂家也加入监测仪器行业,在实验室设备、特殊成分分析设备、手工比对设备等领域发展较好。
环境监测机制短板亟需补齐
“近年来环境监测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一直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柴发合表示,环境监测存在“考核谁、谁监测”的现象,地方环保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对于柴发合的观点,业内不少人事表示赞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我国环境监测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在监测机制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条块分割体制造成各部门利益的冲突和问题,以及国家利益和地方利益的矛盾和问题。第二,以政府生产环境监测信息和以计划经济方式组织环境监测的模式,带来环境监测成本过高、数据准确率低、效率低、创新能力低和规模化程度低,以及非政府性环境监测站(点)难以发展等问题。第三,环境监测的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等改革进展较慢,阻力较大。
环境监测市场有望稳步增长
尽管如此,经过2015、2016两年的调整,“十三五”期间,我国环境监测事业发展的格局基本清晰,“短板”正在不断补齐,环境监测市场有望保持稳步增长。
短期看,由于“大气十条”终期考核、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的投资都将于2017年完成,大气、水环境监测设备投资未来两年的确定性较强。
展望整个“十三五”时期,环境监测政策扶持力度将持续加码。一方面,新环保法、水十条、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十三五”规划、“互联网+”绿色生态等重磅政策陆续地出台,环境监测原有的市场领域将进一步地拓展。其次,随着VOCs政策密集发布,即将出台的土十条,设置水、大气、土壤三个环境管理司等因素,环境监测的新市场领域巨大,例如新兴VOCs、土壤等监测设备领域。
随着公众对环境监测数值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及对数据造假的零容忍,环境监测的任务量扩大,同时对监测工作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认为,环境监测市场空间扩大,将刺激环境监测仪器需求增长,未来前景值得期待。
标签: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