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包装网讯】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持续霸屏,该剧编剧、著名作家周梅森的同名小说自1月上市以来,也已创造了第六次印刷的纪录。印刷厂加班加点,仍难以满足雪片般的订单。出版社始料未及,书店也措手不及,屡遭断货危机。这本书何以短时间内成为爆款?热播剧效应外,书业经营者说,真实是它的生命力。
这书火了,本地各大书店集体“断货”
“这书全国不少地方断货了,出版社来不及印。”无锡新华书店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图书中心剩了不到十本。昨天,记者来到人民中路上的图书中心,在一楼社科专柜畅销书展台上看到了零散放置的几本《人民的名义》,因为数量有限,这本书并没像其他推荐书那样被摆出花样。
书店相关负责人介绍,《人民的名义》1月份就到货了,电视剧开播后,销量猛增,但进货的数量有限,他们陆续进货,书一到很快就会卖空,中间断了个把星期,至今累计售出上百本,最高纪录是半天售出40本。书店又紧接着追加订购了千余本,后天起会在无锡新华书店实体店、网店、微店全面上市。
从图书中心出来,先后走访了恒隆里的大众书局、苏宁里的字里行间,问及《人民的名义》一书,得到的反馈一致:“没货,已加订了。”随后,百草园书店、惠山书局负责人也发来消息称,这本书都断货了,他们还没进到,严重脱销。书店经营者们感叹,出版社跟书店原先都把它当成一般的政治小说出售,没想到这书会这么火爆,“作者自己都没想到”。
为啥会火?尺度大、说真话,老少通吃
图书中心社科专柜负责人指着书店的缺书登记本说:“你看,这本书的预定留言已积了好几页。”该负责人表示,该书短时间内能成为爆款,有一定的影视剧推动效应在里面,但最重要的还是小说本身的高质量,读者对它的认同度很高。“这本小说里的人物形象很生动,贵在真实。”
一名书店经营者分析,一般的政治小说,尤其是反腐题材,受众较固定,以中老年人为主,但这本书有很多年轻人来买,老少通吃,原因在于它是真正意义上的反腐题材小说,尺度大、说真话、爆猛料,书中人物没被脸谱化,而是活生生存在着,更接地气,每一章节都在刷新读者对于“主旋律”的认知。
热播剧助燃了热门话题,也带动了图书的热度。电视剧每天都在更新,想一口气看到结尾的“急性子”也越来越多。据了解,不光是实体书店,《人民的名义》 电子书在线阅读也很火爆。从上架开始,《人民的名义》在网易云阅读的累计点击量已达2.1亿次。网易云阅读还同时推出了“周梅森作品集”专题,将周梅森此前的《冷血》《历史的记忆》《中国制造》《国家公诉》 等12部官场小说一并收入。
火了之后,政治类作品或将迎来阅读潮
由于题材的特殊性,曾备受瞩目的反腐题材作品已沉寂了十年,《人民的名义》横空出世,反腐题材作品迎来了春天。为充分展现中央“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的反腐精神和国家当前轰轰烈烈、气势如虹的反腐斗争局面,被誉为“中国政治小说第一人”的著名作家、编剧周梅森,在封笔多年后再次执笔,潜心八年,广阅卷宗,深入监狱采访,六易其稿,终于今年再次推出了大型现实主义题材长篇力作、近26万字的《人民的名义》。
本地书店经营者们普遍表示,一直以来,政治小说并非畅销书,没有玄幻题材卖得好,但它拥有一批忠实读者。就拿周梅森的作品来说,2009年的《梦想与疯狂》,2005年的《我本英雄》《我主沉浮》在无锡的销量一直不错,《人民的名义》火了之后,他的其他政治小说被再次看好。
《人民的名义》封面上印有“一部反腐高压下中国政治和官场生态的长幅画卷”。周梅森受访时表示,《人民的名义》应该是广义的政治小说,是对中国目前政治生态的写照。他直言,新闻揭露的很多东西,要比作家的描写精彩得多,深度报道出来后,就让文学家无事可做了,所以文学要从人性上深挖,根据人物的成长环境,写出特定的人物命运。写反腐作品,就一定要把腐败如何伤害你我他讲清楚,这是作家能做的。
标签:
相关资讯